海自知不善兵事,因此行军作战,全凭那禁军校尉指挥。
一路稳扎稳打,即便遭遇叛军袭击,也能立住阵脚反打。
如此五天抵达宿迁城下,只花了两天,便攻入城中收复宿迁。
唯一可惜的是走脱了程四,未能竟全功。
击溃叛军,申云海传讯周边通缉程四,之后开始梳理宿迁灾情——同样的,因叛乱而死之人,也没算在饿死饥民之中。
当然更神奇的是濠州知州,当初饥荒出现端倪,他就准备买米存在仓中。
可惜某事不密,叫粮商大户们发现了,然后州内米价升高,连带着周边几个州都开始涨价。
州衙本就不富,他这一通下来,钱花了不少,米却没存太多。
等饥荒正式显露威力,他没有强硬要求各粮商维持原价,而是把他们叫过去,想要说服他们。
可惜非但没成功,反而使得粮商们更加大胆,境内大户也趁此机会用一点点粮食逼得农民卖田地卖儿女卖自己。
最后,知州只能让人采集能吃的植物混入稀薄的粥里,分发给饥民。
而且为了多救些人,他非但缩减自己吃用,甚至还从自家拿出钱粮来——虽然杯水车薪。
最重要的是,他亲自上阵抚慰灾民,可以说是同甘共苦。
这也是濠州灾情比泗洲严重,却没演变出民乱的主要原因。
申云海一来,一开始还想倚重他,没过几天就剥夺了他的行政管理权,只是让他带头分粥。
但也就这样了,这个知州文教优异,要不是这次灾情,考课结果必然是上等。
申云海没办法处置他,只能甩给中枢。
申云海的奏章传了一圈,重新回到陈佑手中。
他扫视诸人,开口定性:“申云海的处理没什么问题,现在要讨论的是这几个州的人员安排。”
第六百五十八章造化弄人御史苦
在座的除了陈佑,就只有窦少华、王彦川、赵普、胡承约、刘熙古五人。
沉默一阵,赵普见无人说话,他当先开口:“我觉得濠州、泗洲、寿州都该换掉,颖、徐、楚可以视考课结果而定。”
寿州舒寿君和陈佑算是故交,也是刑部冉益谦的旧友。
这件事别人不一定知道,但身为吏部尚书的赵普不可能不了解。
刘熙古瞅了一眼赵普,目光转向陈佑。
说实话,舒寿君在这次灾情中的所作所为还算过得去。唯一一点错处就是没有及时上奏中枢。
这种行为很不好。
尤其是粮价上涨这种事关国计民生的事情,连谍报司都知道该报知中枢,偏偏沿淮几个州每一个上奏的!
如果各地官员都这么干,中枢将变成瞎子。
是以,听到赵普的话,陈佑沉声道:“濠泗等州主贰官,隐瞒灾情,理该受罚。”
不等赵普等人开口,陈佑又道:“六州主贰官,全部待罪,叫御史台东推院去查。”
御史台本就有“东推”、“西推”这样的分工,改制后成立两院,分别负责调查文官和武将,两院职权类似于监察。
至于传统权力奏弹,则交给负责台内庶务的公廨院总揽。
职权明晰的好处是,以前御史台内分工由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决定,现在各院主贰官全都是中枢任命。
即便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还有推荐人选的权力,可一旦需要,中枢宰相能够用干净利落的方式介入御史台。
现任御史大夫是宋杞言,主持御史台多年,当前御史台四院主贰官有超过七成是他推荐。
比较妙的是,宋杞言到目前为止还没倾向哪位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