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妙的是,如果这次濠泗事件处理得当,宰相们就有充足的理由委任其参知政事。
然后,就像之前商议的那样,让他出京主持农事,估计要在外跑至少一两年。
有此考虑,窦少华和王彦川立刻点头:“如此甚好!”
赵普听闻,眼神不由在三位宰相身上游移。
很显然,宰相们在某些方面达成了共识。而这部分共识,把他们这些参知政事刨除在外。
这一瞬间,赵普突然生出一股冲动,想要借助皇权惩戒宰相们在政事堂闭门议事的行为。
只是这种想法刚一生出,就被他掐灭了。如果皇帝成年或者太后强势,宰相们自然讨不得好,能无罪去职都算幸运。
现在的话,可能他刚提出来,就要被宰相们联手按下去,想要翻身只能苟全性命等待皇帝成年。
想到此处,赵普态度恭谨地问道:“彼等待罪期间,着何人主持政务?”
陈佑稍稍思忖,看向窦、王二人:“灾后事宜不可耽搁,叫吏部择选临近州府官员权守其事,如何?”
“怕是不好找。”
王彦川眉头紧皱,似乎颇为忧虑:“周边刺史知州不能过去,剩下佐贰官和县令品级相差略大,恐难担重任。”
见陈佑等人等着他继续往下说,他才提出自己的建议:“总归调令需自京中发出,不若直接选派京官过去。”
选派京官,五品差不多正好。
而在五品的,除了内朝官和几个特殊部门,也就只有尚书各部的郎中了。
如果六州主官都从尚书六部选,则尚书六部中坚力量一下子少掉六分之一!
若如此,必然会影响朝局。
陈佑沉默少许,没有直接否定这个建议,而是道:“让申云海权知泗洲。还有李昊,也可接掌一州,尚缺四人,吏部择选。”
申云海不必多说。
而那李昊,却是原来的后蜀宰相,后蜀当年投降周国的降表就是此人拟就,这些年先是在汴梁后又到了洛阳,养老至今。
总结起来,就两个字:无害。
如此,在座诸人明白陈佑一时半会还不想朝局变动太多。
……
六州主官,陈佑只定了两个,其余四个位置被窦、王、赵、胡分掉。
人选确定下来,朝廷有司表现出了极高的行动力,两天后,候任的知州刺史们便坐上了前往濠泗的船,同他们一起的,还有御史台东推院的官员。
南下船队共有六艘大船。
四位知州两人一艘,连同分派给他们的护卫仆役,差不多能把船装满。
唯一一个刺史是李昊,东推院官员就和他在同一条船上。
剩下三条船装着粮食布匹,这是朝廷支援给申云海,让他分配给沿淮诸州赈灾的。
虽然少,仅有三船,但总归是显示了朝廷对灾区的关心。
而且随之前往沿淮的,还有一份中书符令,要求周边州府协助申云海平价购粮。
以申云海之前表现出来的手段能力,这样一道命令他一定会充分利用。
“这一次申河南是真要起势了!”
扶栏看着后方的运粮船,侍御史杨禹岩突然感慨出声。
“院长何必在意,各人有各人的缘法,焉知咱们的申安抚就能事事如意?”
他身边一中年男子劝慰着,脸上的神色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