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知肚明,所谓甘州回鹘,十有八九是巴宁泰的借口。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件事最终的决断权也来到陈佑手上。
似乎一夜之间,王彦川等人就真心实意地认可了陈佑的地位,不再想着抵抗他了。
陈佑也没让大家失望,做出的决定是暂且无须理会甘州回鹘。
至于银夏之战的大军,洛阳派去的禁军全员返回洛阳,其余兵马则挑选出此战立功可晋七品以上者入京,其余人等各归本州。
最重要的是让范贞卿主持处理战利品,哪些能充当赏赐,哪些可以当场发卖,哪些该送往国库。
借着处理战利品的机会,开始有序回收之前为了方便朝廷购买粮草等大宗物品而发行的银票——商贾若想低价获得朝廷出售的战利品,必须使用之前发行的银票支付。
如果战利品不足,则可以到换成现钱或者向朝廷购买其它货物。如果战利品价值高于发放的银票总值,则在回收完所有银票后,准许现钱购买。
总之,陈佑对银票的要求是:信用第一。
议事结束,诸人心思各异地散去。
陈佑回到书厅,见完接了诏令的李克榕,便独自一人坐在书厅中翻看各地官员的名簿。
既然巴宁泰在奏章中表达出他的态度,不管是强硬还是妥协,陈佑都得回应。
按照早已安排好的计划,他不怕巴宁泰拥兵自守,可若能避免动乱,还是要尽力避免。
因此,他决定稍稍让一步。
中枢的要害部门要尽可能握在手里,京外州府反而可以放出去。
翻了一阵,他突然想到,或许可以给巴宁泰一个举荐枢密副使的机会!
要是巴宁泰不举荐其故旧,而是举荐会成为陈佑对手的人选——合适的人选也就只有几个前宰相——那就正中陈佑下怀。
未虑胜先虑败,陈佑合上名簿,靠在椅子上思忖,如果巴宁泰推荐了故交好友进入枢密院,该如何阻碍其掌控枢密六司。
考虑一番后,陈佑心中有了定计,长出一口气,注水研墨开始给巴宁泰写信。
第六百五十七章灾情之下有奇人
五月初二,丙午,给事中、沿淮诸州安抚使申云海奏濠泗大饥,致一千六百余人饿死。
根据申云海的奏章,濠州因粮价奇高,饿死人数最多,一直到他带人带粮抵达濠州,总共饿死人数达八百人,占诸州饿死饥民总数的一半。
其余诸州,寿州饿死了近两百人,泗洲饿死约三百人,楚、徐、颖三州各只有一百多人。
但是,这仅仅是饿死的饥民。
楚、徐、颖等三州因为受灾地区只占州内一部分,州衙得以从容调动粮食,虽然粮价依然升高,但绝大多数灾民还没到吃树皮的地步。
寿州则是知州直接开仓放粮,算是稳定了人心,没有出现动乱。
唯有泗洲,刺史也开仓放粮了,但他直接把官仓的粮放到了自家粮店去!
摆在城外的粥棚分发给灾民的粥,一碗粥里面甚至难有二十粒米!
为了多抢几碗,粥棚边上天天有斗殴,殴伤致死的情况层出不穷——这部分死亡数据并没有计算到饿死灾民中去。
乱世出豪杰,为了一口吃的,接连有那乡中浪荡子纠集从属乡邻围攻乡中大户,想要抢粮。
绝大多数都因为久饿体乏直接被大户家丁镇压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