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在赛场的情况上会让人觉得十分奇怪。
为什么领先车手就是能够跑得更快,后方的车手莫名其妙掉速度跟不上。
之前汉密尔顿领跑,罗斯伯格就掉速度,现在罗斯伯格领先,汉密尔顿就掉速度。
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既有尾流带来的影响,也有车队指令控制,还有车手自身驾驶想法等等。
“轮胎怎么样?”乔纳森问道。
“还不错。”吴轼说道。
预计多少圈进站换胎,他一般都能够按照计划圈速跑到那个时候。
紧接着几圈,纳斯尔、霍肯伯格、赛恩斯、博塔斯、维斯塔潘统统换胎。
前排车手却依然还在僵持。
第30圈。
“汉密尔顿的速度更快了,追近罗斯伯格0。5秒,罗斯伯格也在追近你,他们可能准备进站,你需要提高每圈圈速0。3秒。”
乔纳森的声音在耳麦中响起。
吴轼大致估算了下,开始提速。
紧接着的一圈,汉密尔顿速度再度提高,来到了1分11秒尾。
“汉密尔顿绝对准备进站!”乔纳森告诉罗德里戈。
此时策略组有些沉默,汉密尔顿打算干什么?打算先进站吗?
他出站会堪堪卡在维特尔前面。
那么罗斯伯格的策略呢?
新软胎的预计圈速会被这套旧超软胎快多少?
这些被摆上台面的问题已经思考过无数遍,但真的摆上台面,所有人还是无法能够肯定的给出最优解。
乔纳森只能先将情况告诉了吴轼。
“我需要加速吗?”吴轼问道。
他还能够加速两圈,拉开和罗斯伯格的秒差到三秒还是可以做到的。
过了会,乔纳森得到罗德里戈的回答,于是说道:
“不用,此时汉密尔顿距离你6秒,我们只要盯准罗斯伯格。”
“copy。”
吴轼应道,常规的应对方法。
第31圈,汉密尔顿距离罗斯伯格仅仅2。6秒。
第32圈,汉密尔顿再度保持高速,和罗斯伯格的秒差已经追近到2秒。
而后,在圈尾,他一头扎入了维修区,进站换胎。
“前排终于要有变化了吗?看刘易斯最后两圈的速度,他应该是准备进行undercut的!
“现在压力给到前面两位车手,他们准备如何应对?”
老汉的进站,确实牵动了观众们的神经,无聊的比赛终于要有点看头了吗?
转播镜头对准了进站的汉密尔顿,咔嗤的风枪声之后,44号梅奔落地,带着响胎声驶出赛道。
“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