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最后相信了乔纳森的说法,吴轼能够领跑积分榜,并且场场都登上领奖台,已经足够说明此时的fw37应该跟着吴轼的节奏来。
就算此时的车辆变得难以驾驶,那也只是难以驾驶,还具有竞争力。
如果研发回档,那么会不会造成竞争力一落千丈呢?
这个事情,研发部门是说不准的,赛车的整体工程在很多时候是很难找到好方案的,即使大家都知道肯定有着非常多的解题方法。
目前威廉姆斯只掌握了一种解题思路,就没办法走另外一个思路。
且不说威廉姆斯本就是个私人车队,正面临严重的经济问题,根本无力支撑走两个不同的方向;
就算是那些财大气粗的车队,也不会去长时间去进行两条不同路线的研发。
因为这么做,只会分散研发力量,导致研发滞后。
当研发方向的问题在内部讨论出结果,最近的围场新闻也是非常热闹。
托托仍然坚称车队会平等对待两位车手,并没有就汉密尔顿被召回换胎后丢失冠军的事情发表更多声明。
不过有意媒报道,占有三分之一股份的托托在梅奔内部虽然具备对车队管理极大权限,但权限并不等同于控制力。
德国人在车队里受到的支持是远大于英国人的。
当然,这种支持不仅仅是国籍决定的,很多时候还和肤色有关系。
然而梅奔内部的发展和威廉姆斯是一样的,两个车组在为了各自利益的情况下,已经造成了更严重的争端。
相较于罗斯伯格,汉密尔顿更有底气,他已经是两届世界冠军,眼看着就要拿到第三个。
而赛季以来,罗斯伯格的状态低迷是不争的事实。
英国媒体对此也发表了文章,声称梅奔内部正在进行一场艰难的磋商。
这支车队,面临着即将到来的激烈内斗,车队领队托托·沃尔夫非常不想要看到这种局面,已经多次在内部会议上强调这件事情。
好在这种程度的内斗并没有扩大化,研发部门完全没有受到影响,更不用说独立于梅奔车队运营的amg引擎研发体。
他们公布了会在加拿大站启用第二套引擎。
其余车队里,基本上没有太多情况被爆出太多情况,现在大家的目光都在f1未来走向上。
虽然前面六站比赛中除了中国站外,都有可圈可点的看点,然而整个f1赛事运动越发低迷是不争的事实。
观众们在抱怨比赛变得无聊,所以f1战略集团依然在考虑重新引入加油,然而没有车队支持。
另外一边,他们又想要将开发“客户底盘”的事情摆在台面,这引起了印度力量、莲、索伯等小车队的极度反对。
毕竟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他们岂不是就成了前排大车队的二队了?
等到独立性被蚕食殆尽,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吴轼也是持反对意见的。
f1技术规则越发复杂的当下,各支车队的差异性本来就越来越小,再搞个“客户底盘”,那还不如做成通规赛。
印度力量还借着这个机会,提出了f1中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认为应当适当倾向于小团队。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了这个事情。
这些f1发展方向、车队矛盾的问题,吴轼参与的不多,他更加关注的是潘子的事情。
潘子仍然拒绝承认他和格罗斯让碰撞的责任,然后马萨就在媒体上认为这种驾驶习惯是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