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为了他区区薛盛的前途,竟然低声下气地去低头示好……
薛盛感动不已,梁关山却看得一头雾水。
在他看来,利益交换稀松平常,自己付出一些好处让自家兄弟能有个好前途,怎么算都不能说亏。
在高处站久了,他一时半会无法理解薛盛的想法。
不过没关系,只要薛盛愿意好好努力,管他怎么想,毕竟都快五十的人了,只要稳重下来就差不到哪里去。
……
潭州湘潭县。
宁强坐在驿馆客房中翻看今日送达的邸抄。
桌子上还摆着最新的《周山时政》与河南府流行的其他报刊。
潭州这边曾经是一国首府,繁华程度不低,自然也有报纸。可惜毕竟远离中枢,多是些市井小报、坊间传闻,宁强看了两期就叫底下人不必再买。
没办法,远离京城,除了与京中亲朋信件交流,他就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观察朝廷政局。
他手里的这一份邸抄,记载了两府发布的有关西海镇守府的一些符令。
朝廷邸抄篇幅有限,基本只截取了部分关键内容,涉及到的诏书律令奏章更是只有一个名字,如非熟知内幕者真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周山时政》就不同了,非但花了大篇幅来讨论西海局势,甚至还专门腾出版面附上吕端的《平倭方略》,逐一点评方略中获两府批准的内容。
周山出品的报刊,不用多说,立场肯定在陈佑这边。
所有的分析,全都避开了西海政策可能对国内豪富产生的不良影响,只是说这样能够为朝廷开辟疆土找到一条新的道路,对各级官员、大小商贩甚至普通工农,都是一个重大利好。
而河南府的其他报刊就不一样了,有那等和《周山时政》一般立场的,也有持相反立场的。
尤其不少作者或者说报刊,看似中立甚至支持,实际上却暗搓搓地反对。
看似中立者一般是说一些诸如“尚需注意者……”、“此仍需仔细思量……”之类的话。
而明为支持实为反对者,干脆高呼“此必将削豪富而利小民”、“一而广之,豪强不复,庶民遂安”、“昔有往圣隳三都,今有大贤灭权贵”。
宁强放下报刊,揉了揉有些酸胀的眼眶。
他算是看明白了,这一次《平倭方略》部分通过有些蹊跷,以至于朝堂上没有达成共识,虽然已经开始推进,但争斗拉扯还在持续,说不得就会影响到西海镇守府。
仔细想了想,他注水研墨,摊开纸张开始给陈佑写信。
“将明公钧鉴
“强在潭州,闻西海镇守吕端之《平倭方略》获批,殊为惊喜。然则欲明制度,必有群小鼓噪,强深为公虑……其一者在赤县,强虽希冀方略所言早日广及天下,然西海之势未成,于赤县之内当以安豪富之民为上。其二者在西海……”
他原本只准备就西海事务说一说自家的看法,谁想到一提笔就停不下来。
西海事务只占一小部分,后面大部分篇幅都是他这段时间的见闻思考,并不局限在农事上。
他这边还没写完,房门就被敲响,打断了他的思路。
他皱眉看向门口,放下手中毛笔,不动声色地握住坐席旁的剑柄,出声问道:“谁?”
“参政,鹏远来汇报明日安排。”
“进来。”
他的亲信幕僚关鹏远推开门走进房间,然后十分自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