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著情为篇 > 相信文字(第1页)

相信文字(第1页)

叙一庭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是不是好比倒叙?设置悬念,还有一些插叙手法,也可以拿去增加阅读性。”

方秉尘点了点头:“是这么一回事,目前咱们要先谈一谈关于矛盾。”

徐照月不知道从哪里摸出了一副眼镜,好像干作家这一行,或者所谓文字工作者的都脱不开对眼镜的使用,不过这样也好,起码能让人看着更专业,好比医院里那些医生的秃头,起码在医院,人们对地中海更具有依赖性和信任度。

怎么不算是一种约定俗成?

方秉尘瞥见了徐照月戴上眼镜的样子,那副金丝框倒是把人显得精神,外面雨还在淅沥的下,方秉尘忽而就心生出了一种缠绵悱恻的悸动来:既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

叙一庭一副严阵以待的样子:“是啊,矛盾。”

方秉尘这才回了神:“对,一切的矛盾都是基于事件之中,而产生矛盾的关键要素则在于分歧或碰撞,这种分歧或碰撞,无非又分为几大类,分别是‘观念不同’、‘利益侵犯’、以及‘磁场不和’,其中这最后一点其实与前两点没什么大差不差,只是更倾向于从事件延伸而从事件脱离,更容易上升到人身之上,或者人格之上。”

方秉尘将自己的内容说得振振有词,还不忘补充一句:“不过我并不是专门学文学的,而且见识和写作能力有限,上述内容只是说我摸索出来的几大类,可能有我没点到的地方。”

徐照月接了话茬:“没关系啊,写作并不局限于只有学过文学的人才是写作的人,我一直都觉得写作是一种对文字的感觉,而对文字的感觉,一向都是发乎于情,发乎于理,人生而有情,并非草木,既然有情,就有对文字的感觉,有这种对文字的感觉,就注定了你这个人,只要肯写肯动笔就已经是一位作家了。”

方秉尘难得掀了掀眼皮:“是这么个道理。”

心里却想到了那件事情,只是今天并不是一个适宜的时机,只能等到来日再问。

甜梓对徐照月的话深表赞同:“是啊是啊!而且文字是宽容的,并不会有什么门槛儿,虽然我总是拖更,但我还是觉得自己能走上这条路是莫大的荣幸。”

方秉尘对于这些话已经过分熟悉了,其实只要是踏上写作这条路的人,对这些话都再熟悉不过了,似乎每一个心甘情愿踏上写作的人都始终保以这样的想法。

叙一庭没有说话,却硬生生品出了一分甘之如饴的味道来:“我也觉得,而且我觉得能走上这条路的人,应该都是自愿的。”

方秉尘点头表示了赞同,又将他们之间的话题翻了回去:“是的,接下来,我们再重新说回矛盾这件事,我们既然知道了矛盾的发乎,那我们就应该知道发乎矛盾的群体是人,或者说能够产生沟通的一切,就是具有那些冲突性,分歧性的生命。”

周义之显然知道方秉尘为什么要这样说,并没有一口敲定发乎矛盾的群体,就一定只会是人,毕竟写作是一件自由的事情,作者笔下的一切生命体也是自由的,不单单会存在于人和人之间,人和别的什么之间,可能是什么异化的虫子,可能会是什么神神鬼鬼,甚至妖妖魔魔,再猎奇一点,山水相逢都能吵一架,此山水为真山水,虽然有时候也会被拿去指代移情,但也没什么大问题。

甚至,除了各种所谓外在,所谓两方多方的生命体的争执以外,还包括什么天人交战,心中嗟磨,总之一口咬定,反而就把路子给走窄了。

好像也确实如此,所以,一切从事文学工作的人似乎都比常人更加具有包容性,或者最起码——文字充满了欺骗性。

方秉尘又把话接了下去:“比如说,巷口开了两家早餐店,王婶一家,李婶一家,王婶那家比李婶那家的生意要更好些,那么李婶就可能会为此伤心或者愤愤不平,乃至于去挑事,这个归根结底属于什么?”

谭素马上抢答到:“属于利益侵犯!”

“对,王婶的生意比李婶生意好这件事情,对于李婶来说,这无非是抢走了她的招牌或者她的客流量,即便我们知道这其中可能还会有更多其他因素,如或许王婶家的饭更好吃、分量更多、价格更实惠,是对于事件之中的李婶来说,她在乎的只有一个点,那就是自己的生意被抢了,于是两个人之间就产生了矛盾,但这种矛盾会一下子激化吗?”

徐照月将自己的发丝往耳后捋了捋:“就需要分类讨论了吧?但是普遍来说,矛盾是很难一下子激化的,在巷口开,而且还认为是对方抢生意的,大概率也是老店,相对来说,人应该也更老实一些,不排除脾气会更燥一点,这个就属于后期添加的人设了,比如说李婶她虽然是一介粗人,但是好强,而且据说手艺是祖传的,现在跑出来一个半路学徒出家的王婶,害自己的生意一落千丈,那她肯定心中不服气,不过首先还是不会把王婶放在眼里——或者说,王婶虽然是她的眼中钉,但是王婶的饭在她的眼里也不过如此。”

“那么在这个道理之下,李婶的第一反应应该是企图加大自己饭店的优惠,或者推出一些新的菜品,不过因为他们都是婶婶辈儿了,而且是在巷口,应该也只是小店,推出菜品反而更难,所以无非就是把价格下调的便宜一点或者举个例子,把两块五块钱一个的包子变成十块钱五个,就好比三元一根的烤肠,变成五元两根,把这种优惠设置得看得见。”

方秉尘与众人点了点头,甜梓太熟悉烤肠的这种售卖优惠了,凡她出行必然会买,尤其还要买淀粉肠,说这种烤肠更贴合中国小孩的胃,死不承认是自己看着流口水。

徐照月接着又说到:“是啊,但是如果在这种优惠之下,她的客流量仍然不见得有正向反馈,那么,无论是出于商家为了挣那点‘毛利’的原因,还是出于对于王婶生意不衰的嫉妒,或者是对于自己生活质量下降的发愁,李婶就不再单单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或者做一些措施,她可能就会做点别的什么,比如去王婶那里砸场子,口头的或者行动上的都有可能,而且有时候,无论是在文学层面中,还是在故事情节里,你要贴合于人的性格,而不要把自己的道德感放在人物叙述之前。”

“如果这个李婶只是一个口上无德,形式乖张,但其实很胆怯的的泼妇,那么她就可以叉着腰,手上还沾着面浆,往自己围裙上一抹,用不干净的手直指着王婶的鼻子骂,甚至还可以冲着顾客的胡辣汤里吐口水,啐两口口水之后顾客自然也不乐意,言说再不会去李婶她们家店,自己店的生意不行,反倒跑人家这里来找事,同时我们又可以把王婶的性格设置得更宽厚,更有眼力见儿,会做事,请将顾客的胡辣汤撤下去,重新端上一碗来,再送个卤蛋或者油条之类的,顾客就会更觉得王婶这边会做人,这种明眼能够看得见,并且当下发生的‘站队’,更是能够将矛盾再度激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