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三年后,秦军重整旗鼓,再次进攻赵国,用离间计让赵王亲自除掉李牧后,再消灭赵国。
秦王给李世民安排了骑兵和精锐步兵一路保驾护航,但李世民为了尽快到达宜安,只率领了一千多骑兵。
兵贵神速,更何况此战关乎秦军十余万将士的性命,他不能在路途耽搁太久。
第二日清晨,李世民早早地穿上铠甲戎装,披上红色长袍,与蒙毅将军一起点兵点将,秦王嬴政亲自前来替他送行。
看到身穿戎装,腰悬宝剑的二凤朝着他走来,秦王脸上皆是自豪之色。。。。。。
“父王,一切都已准备就绪。”
听着中气十足却略带软糯的声音,秦王再次确定:的确是自己的亲儿子没错!
“好!今天是你第一次带队出征,父王希望你路上多加学习,如有不懂之处,多向蒙上卿请教,蒙上卿出身军事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可是咱们大秦的中流砥柱!”秦王爱护有加地说道。
“多谢父王教导,儿臣谨记在心!”
李世民当然了解蒙毅,他不仅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且品性极好。
蒙家世代忠良,所以秦王看到扶苏反对自己焚书坑儒,太过仁慈懦弱后,才会派他前往边疆蒙将军身边历练心性。
李世民辞别秦王,翻身跳上战马,动作行云流水,不亚于一旁的蒙毅。
秦王嬴政看后有一种错觉,这不是自己儿子第一次远途出征,仿佛他带兵出征早就习以为常一般。
待李世民身影消失后,秦王转身回宫,正好碰到芈妃步履匆匆地赶来,身后还跟着数个宫女太监。
芈妃身着华贵,面容娇好,看到秦王以后恭敬施礼,“臣妾见过大王!”
秦王示意她起身,也早已猜出她来找自己的目的。
“大王,我听说你让苏儿率军前往宜安,替您去犒赏三军,而且是两军交战的最前方,这太危险了!”芈妃对秦王非常敬重,平日对秦王的决定都百依百顺,但现如今为了自己心爱的儿子扶苏,斗胆出言相劝。
“放心,我已经派了精锐卫队和蒙毅跟随,他不会有事。”秦王语气平静地道。
听到这里,芈妃心里稍微放心,继续道:“可他还是个孩子,怎么能率军出征呢,如果敌人知道他的身份,半路截他作人质怎么办?您还是快找人将他叫回来吧!”
秦王皱了皱眉头,露出明显的不悦之色。
君无戏言,军队都已经出发了,他怎么能再让他们回来,如此,他的威信何在?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悲剧难道很远吗?
“笑话!吾乃一国之君,说话怎能朝令夕改?!孩子怎么了?我幼年时不一直都在赵国,这不也活得好好的,你不要一直将他保护在你的羽翼之下,也该让他出去接受风吹雨打,这样他才会变得更强大。”秦王说完转身离开。
芈妃看到嬴政发怒,心中一紧,不过听完秦王的话后,觉得他所言未尝没有道理。
只是牵挂爱子的心仍悬于心头,望着李世民出征的方向默默祈祷。
李世民和蒙毅率领军队离开咸阳宫,刚出城池三里,便看到中车府令赵高率领一小队车马往城里走。
中车府令虽然职务级别不高,只能算一个中等官吏,但其所负责的事务与秦王及其妃嫔王子公主等交往密切,且常年居于都城,所以比地方上的高级官员和常年驻守边疆的将军都要受宠。
加上赵高此人灵活多变、诡计多端、口蜜腹剑,深得秦王嬴政的信任。
“中车府令赵高见过大公子,见过蒙上卿!”赵高恭敬地给扶苏和蒙毅行礼。
蒙毅的祖父蒙骜,跟随秦昭襄王,官至上卿;蒙毅的父亲蒙武,跟王翦年纪相仿,担任副将;蒙毅的哥哥蒙恬在军中担任重要将领一职。如此出身,从小就直言敢谏,忠信不二,面对赵高,他却无法像其他朝臣一样,对秦王身边的这位新晋红人阿谀奉承。
甚至连正眼都没有给赵高一个。
赵高看到蒙毅如此轻视自己,心中万分恼火,但仍嬉皮笑脸地迎合道:“听说蒙上卿的哥哥蒙大将军常年为国守卫边关,十分辛苦,正好我这里近来收到一批顶好的战马,到时候我会亲自派人送到蒙将军府上。”
蒙毅听后冷冷地道:“不需要!!收起你对付其他朝臣的这一套,我告诉你赵高,你贿赂朝臣,结党营私的事情我早就有所耳闻,如果你再不收敛,待我回来,找到证据,定会重重治你的罪!”
赵高看向二凤,李世民竟然没有像往常一样打圆场,而是默认蒙毅的做法,这让赵高心中更加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