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只有一个期望,就是儘早化解这场战火留下的伤害。”
陈敬,现在吏部需要选贤任能去填补大寧府空缺之职。
“郁新,户部马上调配足够的粮款物资,用於抚慰受灾民眾。”
朱元璋当即定下旨意,並將视线落在吏部尚书与户部尚书身上。
“臣遵旨。”
两人立即领命而去。
隨后,朱元璋又强调:“然而镇压寇匪军队所需輜重运输也不能耽搁,切记保证前线不缺军粮。”他又叮嘱了一旁的郁新。
“稟奏陛下,此次战爭最好不要拖延超过四个月,否则军需輜重加上恢復大寧府百万百姓所需的费,国库必將面临极大压力。
距离明年的秋税收成还有较长时日,如果不严控开销,万一国家再有变故则难以为继。”户部尚书郁新郑重启奏。
“朕定会遣人告知朱雄,要求他儘速平定边疆之乱。”朱元璋点头应道。
一旦战爭开始,国库的资金和粮食就像在燃烧一样迅速消耗殆尽。
在广袤的大明国土上,仍有许多百姓飢饿而死,这是当务之急。
况且,自然灾害频发,任何一场地震、洪涝或旱灾,都有可能动摇根本。
因此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需要確保国库有一定储备量以备不虞。
接著又传令:“朱雄此战建下奇功,至於封赏之事待他彻底结束三卫之战,回归京都面见朕时再说。”
一旁的秦逵出列道:“陛下,依照惯例朱將军刚从前线归来休假,本应至来年方可復命。
上次您曾赐予他两个月假期,但实际仅仅歇了不到一个月。”
朱元璋听罢笑道:“朕当初给的是两个月,可如今只用了一个月未满。
等此役完毕让他直接回驻地,这其实也是一种体恤与犒劳。”秦逵不再爭辩,“微臣明白。”
此时,朱元璋似想起一事,转身询问礼部尚书赵瑁:“对了,太子还剩多久才归朝?”
“启稟陛下,太子如今在陕西巡视已达三个多月之久,算算路程顶多两个月內就该踏上归程了。”赵瑁赶紧回话。
“还得等两个月么?”朱元璋的神情间流露出一丝不舍。
毕竟爱子在外如此长时间,確实让身为父皇的自己很为想念。
但在殿內的大臣眼里,这种等待却是早已习以为常的场景了。
谁不知当今圣上对太子何其眷顾宠爱!而且不只是朱元璋,全体文武也均在殷切盼望太子返朝——毕竟朱標若在京城,一旦圣上震怒还有人可以劝諫,而现在缺少这位缓衝之人,群臣更感到如履薄冰唯恐一时触碰龙顏大怒的锋芒。
那种帝王之威与雷霆暴怒,常常令人心悸不已。
“老四。”朱元璋忽又把目光投向朱棣,“老二最近表现如何?是否真心悔过?”
“启稟父皇,二哥自被圈禁府中后,臣去探视时发觉他已颇多改观。”朱棣谦恭答道。
“你要用心盯著他。”
“等他彻底反省自身过错,朕才考虑宽恕之事。”
“你转告他,倘若再敢犯错,朕必定废黜他!”朱元璋语气森寒地道。
“儿臣定將父皇的话原原本本传达。”
“另有要事稟明父皇。”朱棣依然毕恭毕敬。
“讲来听听。”朱元璋摆了摆手示意他说。
“臣在应天休养已达三月之久,此皆是蒙父皇厚恩,但北平军务亟待处理,因此想回北平整顿军务。”朱棣慎重言道。
从中不难察觉到,相较京师而言,北平才是他的心安之地。
这边是得隨时应对暴躁无常的帝王父,而到了北平便是唯他马首是瞻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