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无法,只得对端王道:“兹事体大,微臣不敢转述,还请端王爷入宫亲自面见皇上。”
他示意身后部下让开通道,好让端王与他一同进宫。
秦烈站着一动不动,谢玉跪下大声道:“微臣保护太子不力,愿一同进宫,求皇上降罪!”
身后将士们齐声大吼:“臣等保护太子不力,愿一同进宫,求皇上降罪!”
火把照亮了他们沾着血与灰尘的脸,可那一张张脸上毫无狼狈之色,反而眼中满是兴奋如狼的目光,李统领曾经看到过。就在他与皇上入主京城时,身边人,连同他自己都是这样的目光。
——那是对从龙之功,光宗耀祖的渴望!
而此时,外面马蹄声阵阵传来,一行身着京城防卫军制服的队伍从月光下奔袭而来。
秦小山下马,朝秦烈抱拳,“回禀王爷,京城防卫军三万人已在城门外集结完备!其余人马在也已整装待发,随时可以奔赴京城!”
端王十几年征战沙场,打下大半个天下,提拔重用过多少人?
皇上自以为将他手下将领打散,便可高枕无忧,可他又在暗中安插了多少人?
明面上禁卫军、守卫军与他毫无关系,如今却无不听他号令。
自己如今手上这几千人马,无疑螳臂当车。
思及此,李统领长叹一声,“既如此,还请诸位与我一同进宫!”。
皇上今夜翻的是瑶嫔的牌子。
十八岁的江南姑娘,正是青葱水灵的年纪,甜美的笑,水软的腰,是他近半年来的新宠。
李统领禀报了三遍,大太监还是等皇上药劲儿发散完了,才敢把信儿往上报。
截杀端王,太子想干什么?!杀完端王,太子还想干什么?!
皇上大怒且大惧,忙让李统领速速带人将太子拿下!
是以李统领才会去的那么慢,原本他该在二人两败俱伤时出现,一举定乾坤的。
不想最后等来的却是太子身死的消息。
皇上颓然坐在龙椅上,像是忽然老了十岁,背部也佝偻了起来。
次子秦煦,从来都不是他最看重和疼爱的儿子。
他最看重疼爱的必定是长子,那是他第一个孩子,让他尝到初为人父的喜悦,又是秦家的长子长孙,他自然抱有最大的期望,何况长子那么出众。之后便是三子秦烈,天生一副暴脾气,终日大祸小祸闯不断,不得不对他花费许多心神。他整日责骂他,回过神来又不由骄傲,这孩子聪明,连那些老部下也吃他的亏。
上有一个出色的哥哥,下有一个闯祸的弟弟,秦煦夹在中间,不上不下,不尴不尬。
偏偏他又是温润的性格,虽然也优秀,却比不上大哥,又不像小的那般淘气,自己便有些忽略他。
直到那一场战败,长子身死,秦煦也身受重伤,秦家似乎走到山穷水尽之处。
他固然心疼秦煦,可是他的事情太多了,整日焦头烂额,且他也不愿看到那个被大夫判定为残废的儿子,报不得仇,诉不得冤,见到了也只是徒增难过愧疚罢了。
幸好之后秦烈仿若横空出世,一肩挑起冀州军。
而没过几年,秦煦竟恢复了常人模样,只是身体弱些,依旧是一副温煦的性子,辅佐他处理冀州政务。
两兄弟一文一武,秦家更胜从前,他不由老怀安慰。
之后秦煦便一直守在将军府,自己每次回府,他似乎永远在静静等着他。
不疾不徐地与他禀报府中、京城、各地发生的事,供他决定。
后来,他年纪大了,便不大往军营去,大多数时间都在府中,这个儿子是陪他时间最多的那个。
后来将军府成了王府,他为秦煦请封世子,想的是军营归秦烈,冀州归秦煦。
他以有这两个儿子为傲。
可等他做了皇上,要册立太子时,他第一个想到的并不是世子秦煦。
他们是打下的天下,毫无疑问,秦烈才是第一功臣。
只是皇后要立秦煦,而他一想到秦烈做太子,心中便升起深深的忌惮,这才将太子之位给了让他感到安全的秦煦。
可什么时候对秦煦也生起忌惮了呢?
皇上不愿想,只想把所有责任都推给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