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言名,想在村口立个牌坊。
朝廷有给举人立牌坊的钱财,但那个牌坊是立在家门口的。
彦博远原本的打算就是立在村里的老宅前。
镇上的院子是租住的,要立牌坊肯定是紧着老宅来。
虽然彦父家前头穷苦,弟兄们没几个活到成年,后头分家的分家,死的死,独剩下彦博远这一脉,但到底是根子,不能忘本舍去。
彦家与村中关系和睦。
初到乡下时,得周边邻居不少帮衬,恳地种菜没少请教村里人。
村长主动提这事,彦博远自然答应,还一并多给了十两,并足二十两,足够在村里立个气派牌坊,村子也一并沾光,走其他村子前头。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连带着村子,都成了充满书香的耕读之地。
村里的狗出去了,别人也不敢随便打杀,好不长脸。
说句玩笑话,这等势头之下,族谱都得从彦博远这头开始写。
家里这边门庭若市,铺子里头也是火上加火。
排队的人都能排到街道口。
谁都想去沾沾解元公的喜气。
见不了面,去他夫郎铺子门口转悠两圈也是好的。
人都到地方了,来多来了,那不得买些东西回去,或是进去吃顿沾了喜气的饭食。
在解元名声的威力下,有间铺糕点和食肆的受欢迎程度一跃成为镇中顶尖。
期间,彦博远就读的书院也举办了宴会。
和府城一般,山长带着大家一块儿模拟鹿鸣,谆谆嘱咐注意事项,防止在正宴上出错。
对于不准备继续考的学子来说,鹿鸣宴格外重要些。
拜师正副考官,如无意外,这就是他们最亲近的师父了。
而要继续考的则轻省许多。
若是进士及第就是天子门生,最多还有个会试考官。
至于乡试考官,忒远了些,谁还记得你是谁。
话糙理不糙,也就之后说道说道。
也就一点儿关系,再多的也没有了。
书院彦博远一向排名第一,第二名的向文柏也不差,乡试第三的好成绩。
至于许伯远,则是第六。
彦博远也听说了何生的成绩,乡试第三十二,在他那属于超常发挥。
中举之人也分高低。
散席后,山长将彦博远和向文柏留下,多嘱咐了几句,又给他们两人明辉书院的推举信。
话里话外那边是个好地方,用屁股想都知道那边是安王的势力范围。
彦博远打开一看。
得,拉跨得很。
安王手底下何时这般敷衍了事过。
印刷的信笺上,雕版框子印还在,极其粗制滥造。
若不是山长给的,倒要以为是哪里撕下的宣传单子。
后头山长的落款都是章子戳的。
合理怀疑是书院那边随意散出,山长拿了来骗小孩。
山长说别看明辉书院新办不久,但请的先生都是当世大家,去了包赚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