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楚窈远远跟在他身后,脚步不快,始终与他隔着一段不近不远的距离。谢归璟走在街上,神情恍惚,似乎未察觉有人尾随。
他身上酒气未散,脚步微飘,走到一处街边的小酒铺前才停了下来。
风吹起那间酒铺门口悬挂的幡子,红布边角卷起,上头写着一个大大的酒字。
谢归璟仰头望了望,终是迈步坐下,冲着店家淡声道:“来一壶烈的。”
不多时,酒壶上桌,他拎起来倒了一杯,一仰头饮尽,又续满一杯,再饮,再续,酒落瓷杯声清脆。
楚窈藏身在巷口的暗影中,静静看着他。
谢归璟忽而低笑了一声,不知是笑自己,还是笑命数。他丢下酒杯,将酒壶举起,仰头灌了一大口,酒液自嘴角滑落,他却不在意,眸中浮出一抹晦暗。
他喃喃开口,声音轻得几乎被夜风吹散:
“阿辞……倘若我早些让爹去你家提亲,如今,坐在你身旁与你共赏月色的人,便是我了。”
话落,他垂下头,手指紧握着酒壶,仿佛要将那壶捏碎。
一阵风吹过,灯火摇曳,他眉间的沉痛被映得愈发深重。他抬手覆住胸口,又是一口酒灌下去,像是要将那股堵在心头的郁闷生生压下。
巷口的楚窈望着他,神情莫测,默默转身离去。
第二日清晨,天将将亮,院中还很静谧,只有几只鸟叫。
姜辞正要梳洗,忽听得一阵轻响。她起身开门,只见姬阳站在门外,神情沉静。
他看着她,语气温和道:“不知明晚,可否借晚娘一用?”
姜辞微微一怔,随即问道:“可是有什么事?”
姬阳道:“后日便启程回丰都。这段时日在宁陵停留已久,东阳军与百姓同舟共济,我想着让晚娘做些烤鹿肉,再备几坛好酒,让弟兄们聚上一聚,也好作别此间过往,顺带祭奠那些……未能归来之人。”
姜辞听了,缓声应道:“好。”她知道他重情重义,就算姬阳不来提,姜辞也想好了去替他操办,此事倒是不谋而合了。
姬阳点了点头,却没有立刻离去。姜辞抬眼看他,只见他顿了片刻,又开口:“你也一起来吧。”
她略一沉吟,答道:“好。”
姬阳这才轻声道别,转身离去。
姜辞收回目光,唤来银霜与楚窈,道:“今日我们也差不多该收拾行囊了,后天便启程回丰都。”
银霜一听“回丰都”,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脸上也露出久违的喜色。
楚窈站在一旁,神色迟疑,片刻后轻声问道:“夫人,我……我是不是要留在宁陵?”
姜辞看了她一眼,语气温和:“若你愿意,就同我们一道回去。”
楚窈怔了一下,眼眶倏然红了,忽地扑通一声跪下,抓着姜辞的手,哽咽道:“真的吗,大姐姐?我一定会尽心尽力,侍奉在你身边。”
姜辞微蹙眉,缓缓将手抽出来,弯身扶她起来:“你若无处可去,就先跟我们回丰都。等到了那里,若你有想做的事,告诉我,我会尽力帮你。”
楚窈抹了抹眼泪,连连点头。
姜辞转身对她们二人道:“去吧,开始收拾吧。”
姜辞回到屋内,关上门扉,转身坐于案前,将缝制了一大半的衣裳拿起,指尖在布料上略略摩挲。如今针脚已密密缝完大半,只剩肩头一处未收。
她略一沉吟,取出绣线,手中针线飞动,动作比往日更快了几分。
许久,那双肩头的纹路也渐渐成形,是两只老虎头,针脚虽不繁复,轮廓却分明。她挑的不是金线也不是红线,只是一抹内敛的墨色,藏在布色之中,不张扬,却也锋利如故,就像他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