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室内静得出奇,只余下机器运行的低鸣,像一只困兽,在密闭空间里来回碰壁。
林序南坐在操作台前,手肘撑着桌面,目光凝在屏幕上已经许久了。
他眼下泛青,鼻梁两侧略有疲色。
凌晨两点半的时间码静静跳动在屏幕角落,显示出他已在此处坚守超过五个小时。
空气中混杂着高温喷绘后残留的金属粉味与冷却剂的气息。他在这味道中调整了十六次配比、跑了九轮模型,每一轮都带着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的期待,却无一例外地,被现实打回原形。
屏幕上,成分谱图中某几个主峰位被红框高亮,描金线的主要元素检测数据与数据库中最接近的传统金属颜料样本相较,标准差超出15。7%。
对于通常应控制在±5%误差以内的文化遗产颜料复原,这一偏差已足以否定数据库全部的匹配结果。
“不对。”他低声喃喃,像是说给自己,又像是对着屏幕在辩驳。
林序南抬手揉了揉眉心,指尖却仍没离开鼠标。
他熟练地滑动光标,切换成分图谱的图层,逐一放大、对照、分析,将主成分与伴随元素重新归入模型逻辑中,试图通过加权校正、拟合回归等方式逼近一个合理配比。
他甚至尝试了三个不同算法下的反向追踪,从模拟喷绘的冷色金光入手,反推理论成分。
然而,依旧无果。
高分辨率模拟喷绘出来的金线不是偏暖就是泛红,或者暗沉无光——
始终缺少一种他们最初在残稿上见到的冷亮而锋锐的金光——那种像极了刀锋隐入雪中,却在光下骤然一闪的锐意。
他至今还记得那个瞬间,那光线不是亮得耀眼,而是像在黄昏中握紧了一小截月色,让人根本无法忽视它曾经存在的重量。
他想还原那道光。
林序南深深吸了一口气,靠在椅背上,看着屏幕上那串醒目的异常数值,像盯着一道尚未解出的残式。
灯光自门缝中透出一道细细的光斑,划过走廊冰冷的地面,停在某人脚边。
裴青寂站在门外,静静地看了一眼里头,确认那道熟悉的身影仍坐在台前,才抬手,轻轻叩门。
门并未落锁,微一用力便应声而开。
他推门的动作仍克制至极,门轴未发出丝毫声响。
“看你还没走。”他语气平和,眼神却不自觉落在林序南泛着青灰的侧脸上。
屋内弥漫着淡淡的金属粉尘味,以及长时间高强度运算后设备散发出的电子热。
他关上门,几步走进来,脚步一如既往地沉稳克制,带着那种几乎令人安心的秩序感。
裴青寂今天没穿实验服,外头只是套了件灰蓝色薄毛衣,袖口干净地挽至手腕,衬出他难得一见的随意感。
林序南闻声回头,原本紧绷的神经,在看到他那一刻,不知为何忽然松了几分。
是一种朦胧的、未被察觉的依赖,像是深夜中看见熟悉灯火的方向,虽不言明,却足以让心安。
“元素分析结果出来了?”裴青寂走到林序南的身侧,手中还捏着一叠纸质标记条,低头扫了眼屏幕上的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