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个月的内调外敷,她如今肤色白了不少,将莫玲珑视为功臣。
“是,民女准备回金安了。等公主赏赐捐的米面卖完后动身。”
提到她一时兴起的赐粮,常月心情更好了几分。
梅姑姑让礼部的人写进抵报,她得了个皇家典范的好名声,也得了皇兄好多赏赐,早已远超她捐出的价值。
“为何要回?”
“民女家在金安。”
“罢了,你若想留,有难处可以说。”
常月虽不常出门,但梅姑姑总能把墙外发生的新鲜事一一汇报给她。
她知道那茶楼经营得风生水起,是城里很少能在灾患后还赚钱的食店。
在她看来,人往高处走才对。
莫玲珑好不容易在上京闯出点名堂,就这么离开太可惜了。
皇兄说,灾患虽然可恶,但却是一块试金石。
这次水患,叫他看清了身边人
也不是那么替他着想。
比如,连家底都能放心托付的掌印太监,背着他敛财无度。
国库空虚至此,他却背地里赚得盆满钵满。
而他他最为信任倚重的首辅金大人,居然可能跟前废太子有关系。
令他想到自己卧榻一侧,始终被人窥伺着,实在不寒而栗。
相比这些人,莫玲珑得了美名,赚了银钱。
在她看来,巾帼不让须眉,比那些沽名钓誉的伪君子强多了,留在上京不愁没有更好的发展。
“谢公主。”
见她心意已决,常月喊来梅姑姑拿给她一张行路笺,上面盖有公主府的印。
莫玲珑眼睛一亮,露出笑容。
这可太有用了。
如今城门戒严,听说进出的往来盘查比以往严了许多,有这封笺在手里,可以省却不少功夫。
办妥了离开前的送礼,日子一日日似乎快了起来。
茶楼的存粮一天天减少,离莫玲珑离开的日子也一天近过一天。
终于,到了摘下“平价馒头”招贴的这一天。
何望兰看着自己写的海报,上面的字是学着莫姨姨的样子写的,笔画圆圆胖胖的,还配着带笑脸的馒头图。
很多老客说,一看到这幅字,就知道茶楼有啥新鲜东西了。
她日日练字,现在除了楷字写得好,这样圆溜溜的字也写得很有趣了。
莫姨姨说要回家,她已经每天每天跟自己说,每个人都要回家的。
可为什么她还是好难过?
茶楼的众伙计都沉默,而何芷更是眼眶泛红。
但所有人明白,人要回家是留不住的。
莫玲珑回金安还是走水路。
京兆府的差役得知她要回去,主动替她打听到最新下水的一艘漕船,还提前帮忙买了上房的船票。
阿竹的行李只一个很小的包袱,接过莫玲珑的两个包袱正要往肩上挎,被霍娇掠走。
“你可真是……好心当成驴肝肺。”
“师父的东西当然由我保管。你连银子都能丢,万一丢了怎么办?”霍娇白他一眼,抬脚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