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招呼苗应,苗应凑到她的身边,听她说话:“小应啊,不要太辛苦了,整天忙上忙下的。”
苗应蹭了蹭她的手心:“我才不忙呢,我是开心。”
“还有小宝,对考状元这件事,要平常心,不要钻牛角尖。”霍小宝毕竟是她带大的,这会儿也最是操心他。
霍小宝还有些懵懂地点头:“我知道的祖母,我会好好读书,争取光宗耀祖。”
祖母笑着摸他的头发:“乖乖的。”
说完她又看着天空:“还有灵之,也是好孩子,心思也别那么多才好。”
最后祖母看着李红英,把她叫过来,拉着她的手:“红英啊,一直以来真是辛苦你了。”
李红英抹了一把眼泪:“您说什么呢。”
这个夜晚,家里没有一个人睡得安稳,连一向睡眠很好的雪团都有些闹觉,霍行干脆把他抱起来,让他在自己的怀里睡了。
苗应也坐起身,点燃了油灯,他的眉头皱得很紧,跟霍行对视了一眼,想到了当时姚木匠走的时候,也是这样,跟他们絮絮叨叨地说了很多话。
霍行一只手抱着雪团,另一只手揽着苗应的肩膀,苗应靠在他的肩上,有些不知所措。
直到听见隔壁房间的动静,苗应的心沉了下去,跟霍行对视了一眼,霍行转身出了房间,跟着李红英一起进了她们的房间。
床上,祖母安详地躺着,像是睡着了一样,李红英抹着眼泪,一时间不知道该干什么,有些手足无措地看着霍行。
霍行轻轻抱了抱李红英:“娘。”
李红英十来岁嫁到霍家,跟祖母两个人已经不是婆媳,更是母女的情分了,常言说,爹娘在,人生尚有来处,爹娘不在了,这一辈子就只剩下归途了。
往常只要祖母在,她就觉得自己是有主心骨的,但现在,那个一直站在她身后的长辈不在了。
霍行轻轻拍了拍她的背:“娘,您该给祖母换衣服了,我去叫他们起来。”
李红英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最后还是擦干眼泪,去柜子里找到了他们早早就准备好了的衣裳,轻轻掀开了祖母身上的被子。
霍行刚走到房门口,苗应就已经换好了衣裳,他的眼睛也红了:“你去叫小宝,我去叫小霖。”
小霖现在睡在灵之的房间里,苗应推开门,坐在床边,轻声叫了叫他:“小霖。”
小霖迷迷糊糊地睁眼,就看见苗应坐在床边,眼眶微红,他立刻清醒,坐了起来:“哥哥。”
“换上衣裳,去跟祖母道个别。”苗应把他的衣裳拿了出来,“别哭。”
小霖毕竟也才十一岁,藏不住什么事,刚刚穿好的衣裳前襟就已经被打湿。
霍小宝那边也是一样,两个孩子见到面的时候,就抱在一起哭成了泪人,房间里,李红英已经给祖母换上了衣裳,等他们都进了房间之后,李红英先跪下,随后他们几个人,都跪在了祖母的床前,重重地磕了三个头。
随后屋子里的哭声就一直没有停过,尤其是两个小的,霍小宝在前两年都是祖母带着的,还有小霖,在祖父刚刚走的时候,是祖母每天晚上揽着他睡觉的,现在祖母也不在了。
苗应也难过,他没有像小孩子一样哭出声来,只是抱着小霖,眼泪不断地落在小霖的头发上。
他们跪了好一会儿,李红英才打起精神来,祖母的后事还需要操办,他们不能一直在这里哭。
寿材其实是一早就准备好了的,不过是怕小霖敏感,所以并没有在工具间里做,而是放在灵之院子里的,等天亮就可以抬过来了。
他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过年的时候贴上去的红色都要撕下来,要布置灵堂,要去报丧,还要找端工,做席面,一刻都不能闲下来。
苗应不太懂这个时候是什么风俗,只是红着眼睛,把他们先前用祖母熬好的浆糊贴好的红色的福字都撕了下来。
李红英也是哽咽着指挥,夜里长辈去世的话,要在寅时中,也就是凌晨四点的时候放一挂鞭炮,晨起再去每家每户上门报丧。
今天是初九,年味最浓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第124章
榕树村里长者很多,早上都醒得早,在寅时中的时候,那些起得早的长者听见了鞭炮声。
知道风俗的长者已经迅速地穿好了衣裳,都在猜测是谁家的长辈走了,直到清晨,他们看见了霍行带着霍小宝,身上穿着一身孝衣,来家里报丧。
他们没有进院子里,只是在院门口,跪下拜了一拜,说家里祖母去世。
大家都是安慰,说祖母高寿,是在睡梦里走的,没受什么折磨,是喜丧,在霍行他们去下一家去的时候,他们就收拾好了,去霍行家里帮忙了。
村里就是这样,谁家有这样的大事都是要上门去帮忙的,没一会儿他们家的院子里人就已经很多了,有些阅历的长辈就陪着李红英,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雪团似乎也是感受到了跟以前不一样的气氛,所以一整天都有些不开心,他平时是谁都能抱一抱的,今天只要苗应一个人抱,所以苗应一整天都干不了什么事。
在报丧的时候,霍行也让人去通知了苗家那边,苗家除了刘琼,都来了,胖胖毕竟还是小孩子,这样的场合他还是不太适合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