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邓又封林朔为宰相,并且重建二府为政事堂,把从前的“两府并立”改为从属关系,政事堂从此掌管枢密院与六部。
同时约定宰相定期制,五年一换任,若是众人认可,可连任一次。而宰相领导的政事堂成为最高决策机构,皇帝诏书需经政事堂副署方可生效。
此举相当于是加大了相权而削弱了皇权,但潘邓并没在意,无论如何,文人集团自古为皇家治理天下,而皇帝能任命宰相。
宗老依旧为御史台之首,可监督百官与皇帝。自此皇帝,政事堂和御史台互相掣肘。
朝廷结构微微改动之后,便是在此基础之上的大改——司法独立。潘邓之前还设立了专门的司法考试,预备十年之内将地方司法官由中央直接派遣,独立于地方行政,避免地方官干涉办案。
这一番大刀阔斧,叫朝堂之上众人适应了一阵,之后便是扩建皇宫。
工部主持此事,不敢不尽心竭力,虽然陛下说了,再过些年就要迁都,但是现在既然没迁呢,就得把现在住的皇宫好好修修!
潘邓一直住的是东南王府,此东南王府最原本是那苏州府转运使府邸,自他称王之后小小扩建一回,但因苏州府本就是大府,从前的街道街区都已经十分固化,因此叫周围人搬迁并不容易,是以当时只把府邸分为前府与后府之后便没再改动了。
这回陛下登基,新朝初创,苏州尹刑名扬带着衙役亲自出马,好说歹说,叫四周围的人家搬离此地,到苏州城边上新清出来的空地上,算出了好多搬迁款,最后一统计,预计能让皇宫又扩建八丈。
林朔实在是生气,“这刑名扬怎么做事的,八丈够干什么的?就能多出来一趟小院子。主公是说了不要勉强百姓,可这事他也得做呀!”
往后宫里官员越来越多,皇宫太小,他们都没处办公去!
实在没法子了,潘邓忍痛下定决心,“既然都不愿意搬,也别叫他们搬迁了,到郊外去吧,新建皇宫。”
这下上下官员都高兴了,新建了皇宫,肯定比如今更敞亮!再加上他们平日里也要出门走访,看见那苏州府纺织坊工人办公的地方比他们王府里还亮堂,早就心里不平衡了,这回新建皇宫,也叫陛下给宫里安上大片的落地窗!
只有潘邓一人夜里打算盘,新建皇宫,得多花多少钱呢!可这也确实不能省,皇宫一方面是皇权的象征,另一方面也是朝臣办公楼,遂吩咐工部周尚书,“能用水泥的就用水泥,琉璃瓦咱们苏州府自己也能烧,有要用的就去找李大官人,叫他给你优惠!”
皇宫的地方圈出来了,正在建造。北方来了人,正是太原府呼延庆,他一路风尘仆仆到了江南,在润州待了两天,便被传召入京。
呼延庆着自家族孙呼延灼进宫拜见,见了皇帝送上贺礼,“臣呼延庆拜见皇帝,吾皇万岁!上月听闻陛下登基,诏书已至山西,我呼延家镇守山西一地,早便望陛下一统江山,我山西千万子民尽归王化!如今族中派我前来江南,意为交出兵权,一切皆听从陛下安排!”
潘邓扶他两个起来,“多年未见,今日见你祖孙两个,我心甚慰,山西现在如何了?”
呼延庆笑着说道:“山西尚好,只是应天府朝廷在时多加征敛,如今民生困苦些……可百姓却忠良顺从,并无反抗。”
潘邓又问了许多山西官员的事,还有他呼延一家老太公如今身体如何,之后依旧命呼延灼为并州制置使,命呼延庆为太原府经略,如此虽然官职没甚变化,但呼延家在新皇帝面前过了明路,如今也算是大越朝的官员了!
经此一事,潘邓突然想起来,“当初诏书传遍四方,朕也专门给中原和燕京去了信,如今山西的人都到了,怎不见王襄和董平派使者来?”
*
洛阳府王大总管府上,王襄大怒,“我王襄坐拥关中中原两要地,他姓潘的不过得了河北,燕山还被董平占领着,他就敢称帝!还大放厥词,叫我王襄去朝拜他?滑天下之大稽!”
手下范致虚劝他,“如今潘公坐拥长江以南,又拿下河北,此时登基,势不可挡,且不论他作何打算,如今既然来了信,大人还是莫要置之不理。”
不管心里面怎么想,派个人送些礼,面上也好过得去呀。
王襄听了更加怒不可遏,掀了小案,指着范致虚鼻子骂,“酸儒只会涨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你是看不见他信中如何说的?叫我王襄去拜他,何其狂妄!我若还巴巴地送礼去,岂不是将我王襄脸面按在地上踩!”
黄城明赶紧打圆场,“主公坐拥两地,那潘邓不思以礼相待,反而出言不逊,实属不该!这绝非主公之过,分明是潘邓自视甚高,目中无人,一朝得势,竟不知贤德为何物!既然他如此无礼,我等又何必与他计较?待他再发诏书,若能言辞有礼,再作理会不迟!我中原大小番军十万大军,又坐拥宝地,怕他不成!”
王襄这才捋顺了气,冷哼一声,“便是他好言相劝,我也不会称臣。他潘邓从前不过一小小贫家子,得太上皇青眼才能统帅大军,我王襄却是钦宗皇帝亲封的西道总管,我掌管中原名正言顺!乱世之中,谁能笑到最后还不一定!”
*
又过了一个月,林冲来信,言应天府已经收拾妥当,河北境内归于王化。从前大宋朝廷中的官员有愿意归顺大越的,他都记在名单上,供主公挑选。
潘邓直接把名单给了政事堂,自己只在上面找了二人,即马政父子,叫他二个来苏州府。
马政与马扩前脚刚到了苏州府,后脚董平派来的使者就到了,燕京使大礼参拜了大越皇帝,而后献上了燕山王恭贺皇帝登基的贺礼。
潘邓这才又想起王襄来,“中原王襄怎么还没派人来?”
众臣尴尬了,心道俗话说这不回答也是一种回答,那王襄离他们苏州府不比呼延家和董平更近?既然没来,想必就是摆明了不认可咱们大越了。
那他们也没必要再等了。
小朝堂议事之时,林朔率先说道:“如今我大越坐拥江南河北,领土之上未平之地只剩下关中王襄和燕京董平。”
这两个地方,王襄是前朝皇帝亲封的西道总管,董平也是前朝皇帝亲封的燕山王。按理来说割据一方名正言顺,但此时天命在越,他大宋封的不算数!
林朔接着道:“……此二人虽有前朝之剑,可守不了今朝之土了。正所谓名正言顺,他两地若没有正义之名,相必不久就会土崩瓦解,我等不防利用舆论造势,宣扬天命在越,再暗地里宣扬些前朝昏君旧事,削弱两地统治合法性,再行其他。”
宣扬前朝昏君旧事?众人侧目看向林宰相,都以为高计。
潘邓也十分赞同,“如今我初登基,也不愿马上行征伐之事。北方苦寒,若要大军开拔,只愿过了今年,等到明年春暖之后再兴兵,如此便可依林卿家之意。”
说道说大宋坏话,阮将军来了精神,“这个简单,我知道有一本书,就叫做《大宋宣和实录》的,不知道是谁写的,可定是大宋旧臣!此书流传甚广,里面写的就是太上被劫走到了金营的事,十分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