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臣们劝谏皇帝,也不敢有人在此时支持皇帝,若哪个大臣在此时敢出言赞同修观一事,怕也是会被人群起而攻之,成了一个博取帝王圣心的奸臣。
深感被大臣们背叛的皇帝也郁郁寡欢,同大臣相看两厌。
最难做的还是那十九岁的太子,一边要哄得父皇不伤心,一边又不要叫大臣们失望,日子算是举步维艰。
谢临序说起这桩事情也只觉疲惫,他搁置了杯盏,停了手上的动作,他道:“同从前也没甚两样,还是那样僵着。”
他在内阁写的条旨,无非是关于一些劝谏景宁帝的话。
而景宁帝那边下来的朱批,也只是简短的“已阅”二字。
敬溪道:“要我说,不就是一道观吗,有什么必要闹成这幅样子。”
谢临序却正了神色,他道:“母亲难道不知道,若是开了这个头,往后便该有修不完的道观了吗。”
这不单单是一个道观的问题。
若是开了头,是永远不会停下的。
敬溪见他这样说,也不好再说,谢临序的性子她也不是不知道,非黑即白,眼睛里头就容不得沙子。
她和他说不得景宁帝的事情,又想起了那谢临复,头疼得更叫厉害一些:“哎呦,你那弟弟,也不知这回秋闱能考得如何,明个儿就出来了,真真是连问都不敢去问”
这话才说完,屋外头就传来了一道帘栊做响声音。
听下人的行礼声,是宋醒月来了。
谢临序噤了声,紧抿了薄唇,没再开口。
宋醒月心里头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她给敬溪采药熬药,还叫摔了一跤,那总该是要叫她知道的。
做了事却不说,那不就是没做?不说的话,今个儿这一跤才真实白白摔了
叫敬溪知道了,她总也会顾念着她的好,念着她的好,她就不会对她那么坏。
可若是直白地说,又像是在邀功了,那样太不含蓄。
宋醒月没把自己那身脏衣服换下来,脸上脏兮兮的,不知道是从山上摔下的时候沾的,又还是烧药染的,腿上虽没伤到走不动的地步,却还刻意做了戏,一副伤到筋骨的样子。
这幅样子瞧着要多可怜就多可怜。
宋醒月嘴角扯起了一抹不算刻意的笑,她想好措辞,端着药进屋便打算开口,然而一抬起头,才发现谢临序竟也在。
看到他,宋醒月嘴角那抹本都已经挂好的笑,就这样不尴不尬地僵在那里。
第22章
谢临序也正盯着她看。
他今日下值归家,听人说她是又出了门去,一直没回,也没想到再见到竟是在荣明堂这处。
她这是捡垃圾了不成?不然是去哪里弄的这幅破破烂烂的样子。
腿还瘸了?
摔了?
谢临序眉头越拧越深,去看她的脸,就见她那僵持的笑。
他深吸了一口气,憋着气没发作,只抓着膝上衣袍的手越发用力。
敬溪刚还想说谢临序些什么,却见宋醒月托着一碗药进来。
敬溪的注意力叫宋醒月引去,见她一身狼狈也愣了好半晌,而后才注意到了她手上端着的药,她蹙眉道:“这不才喝过嘛,怎么又端药来。”
这些药喝来喝去都这个样,灌这么多下去作甚。
宋醒月看到谢临序那张冷峭的脸,心中多少觉得有些晦气,她来敬溪面前讨巧,还叫他看个正着。
只是没再多想,很快收回神识,她维持了笑,端着药搁置在了敬溪面前的桌上,她道:“母亲,这药是不一样的。祖母在世之时同一医术高明的大师交好,这药是我今日寻他开的方子,您喝段时日看看呢?”
“医术高明?别是什么哄人的江湖骗子罢。”
“自是不会,母亲不信,喝段时日就是。”宋醒月半是央求道:“母亲便喝些吧,左右不灵也就是解趟手的功夫。”
即便敬溪满心怀疑,说话难听,可宋醒月竟也不见得羞恼,她仍旧笑着望向她,那双乌眸晶莹剔透不显杂质,巴掌大的小脸上,勾人摄魄的狐狸眼更显娇柔气韵。
敬溪看着她,竟难得杜口无言,不知再说些什么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