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陛下走到桌前坐下,又招呼众人各自找椅子落座。
随后才问起今天的正题:“这一个多月来前线的战报你们也看了,有什么想法。”
说起这话,炎炎夏日屋里似乎更热了,大伙都有些燥热难耐,吴相公招手命人端来铜盆放在屋里角落,又倒上冰块。
中书侍郎叶谷拱手说:“陛下,赵招讨不负众望,果决有谋,主动出击击败叛军,又累挫叛军兵锋,已扬我军威。”
说完这些他话锋一转:“然据前线线人回报,叛军尚有兵五六万,而赵招讨手中只有人马两万二千余。
即便他用兵有方,神机妙算,总体上也难以逆转乾坤。
臣之见还是正借此胜机,派人与叛军谈谈。”
陛下要了杯凉茶,看向众人。
右仆射王瑞拱手:“陛下,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西南局势打到如今算是两败俱伤,赵招讨与贼兵对峙累日,深沟高垒不与之交战,足见他也拿贼兵没办法了。
这种事非人力所能为啊。
如此兵力差距之下,赵招讨还能出击连创叛军,焚其粮草辎重,已是逆中取胜,实属难得。
但要击溃五六万叛军,取全功,收失地,臣以为不可。”
陛下喝了口凉茶,只点点头,右仆射拱手坐下。
“张公说说看。”
银台司黄门侍郎张令说起身拱手:“臣本不精军事,但只从粮草辎重说起,我军大可以与叛军相持。
不过光有粮草终归打不赢战。
我相信诸位相公说的必有道理,臣也觉得如此。”
三位相公都说了,在场的就只剩下吴光启。
众人都知道吴光启向来支持前线的赵招讨,不过这次他也犹豫了。
“盖天下艰难之事诸多,岂人力所能及。。。。。。。
陛下,赵招讨自至前线以来,栉风沐雨披坚执锐,奋勇争先连战连胜,本是大好时机。
奈何连年纵?,屡败贼首,如今养?自大,拥兵巨数,只怕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了。”
见吴光启居然也这么说,大伙心里都有了共识。
卫王颇为高兴的说:“此前我早说过西南只能和谈,如今多打那么久,还不是一样。赵立宽再厉害,所作所为不过无用功罢了。”
屋内安静了一会儿,无人搭话。
陛下问:“吴相公之见该如何。”
“臣以为眼下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来便如叶相公所言,派出使者和谈招安。
先探探口风,看看他们有什么条件,再慢慢和议,双发罢兵。
二来则已安州为界限,令赵招讨率军继续与叛军对峙,寻找战机。
叛军地小民寡,时间一长难以支撑。
但如此压力不仅在国中百姓,日久年深,耗费巨大是必然。
见我军与叛军相持不下,其它诸国必会蠢蠢欲动。
接下来几年则需往北,西北增派兵力。
到时辽国必会增兵犯我疆界。
吐蕃诸国中的青城国、胡赵国、若羌国与我国相连,必会要求我们买更多的马。”吴光启一一道来。
陛下道:“从安州换赵立宽去北面协助抵御辽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