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汉杰:“有固态变形吗?
“有,这涉及基材的动态再结晶。但是我们在完善其中的工艺,争取做到固态变形量可预测。
彭汉杰感觉这就是他想要的焊接工艺。
如果用这个,就可以做一张3毫米厚的钢板铝板,把长条的加强筋铺在上面,左右两个探针,在加强筋和钢板的结合部位高速转转着滚过去,加强筋就"长在薄板上面了。
这可比用数控机床把20毫米的钢板刨到3亳米便宜多了。
彭汉杰:“你们什么时候能把第台量产的焊接机给做出来?”
。。
彭汉杰死磕的是火箭壳体,点一点往下省钱。火箭造价的大头火箭发动机,龙乐豪也是怎么便宜怎么来。
研制全新的火箭发动机吗?不。就用YF9,长征4号上的那种推力92吨、海平面比冲300秒的液氧煤油发动机。苏联正在研制的RD170比冲309秒,YF9在液氧煤油发动机中只能算是中游水平。
设计全新的发动机要花钱啊。除了研制费用还有量产费用,YF9这种发动机已经生产了十几年,厂房设备以及熟练技工都是现成的,长征4未来肯定停产,YF9的厂房设备如果长征10能利用上,那
就是省了大笔重新投资的钱。
所以,把YF。9改进改进就可以了。现在龙乐豪看着比较满意的是YF9D,它的好处就是价格甚至比YF9还便宜一点,因为砍掉了很多“无用"的部件,整台发动机更省料了。砍掉一些无用部件还让
YF9D的推重比比YF9提高了点,从120变成了141。3。
长征10也不做捆绑式了,第一级就一一个筒子,装9台YF9D,而长征4捆绑型是一个筒子加4个助推器,想想就知道后者更复杂,价格也更贵。
为了削减成本而做的更出格的事情是加长第一级、削减第二级。
长征10是二级入轨(近地轨道)运载火箭,在十几年前钱学森就根据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计算清楚了二级火箭入轨时,一、二级各工作多长时间运载效率最高。但现在成本因素逼长征10的设计组
不能按运载效率最高的参数设计,长征10的第一级必须得再做长点。
因为第一级是可回收的,第二级是次性使用的。
由此损失一些运力但没关系,综合成本能降下来一点。
“我们在攀登火箭技术的高峰,你们却在围绕十几年前的火箭发动机又设计一款中型运载火箭。”
能源号的总师鲍里斯古巴诺夫得知了中国正在进行的运载火箭计划的概貌,十分无语。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RD170试验台“砰砰”地放烟花,就是为了攀科技树,309秒、740吨,足以傲视全球的火箭发动机。而中国这边,说是YF9D因为简化了结构设计,有可能最终的海平面比冲会从300秒降到297秒,这"从总体的角度上看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这就和1962年开始测试的YF9最初的原型发动机YF9T0一个水准了。
任新民:“不只是一款,实际上我们是有两款运载火箭方案在进行竞争,只是西安的进度领先,而且性能数据也比较好。”
古巴诺夫:“还有另一款?
任新民:“对,天津研制的,但是天津这个估计要转做技术储备了,不做出真的火箭。”
古巴诺夫:可是,中国至今都没有百吨运力的超重型运载火箭投入使用,就算你们不打算搞大型航天飞机路线,但在90年代,载人火星登陆可能要开始实施,那时候你们不往天上发射大型结构件吗?
任新民:“火星远征飞。。。。到90年代,我相信我们会有超重型运载火箭的。但是现在,我们的发展方向是廉价航天,这是一个必须突破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