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GAS系统配发生产资料、安排生产是极为精确的,下发给种植联合体的化肥为什么他们不需要呢?
因为不少种植联合体的棉花园,种棉花并不施肥。不但不施基肥,也施追肥。
为什么种棉花不需要施肥?
因为这些棉花地100%注定收获不到棉花。
1979、1980年,种植联合体的领导算是弄明白了,有一些种植园的灌溉系统虽然修起来了,但是到需要水的时候水渠里是不会有水的,上游早就把河水抽干用光了。前年如此,去年如此,今年也会如此。
所以,那为什么还要在夏季注定要枯死的棉花地里施肥呢。我在里面撒种子就已经算是很敬业啦(也能应付苏联国家计委的春季检查)。
不施肥,省力气,化肥还能转卖出去挣一小笔,对吧。
1980年底1981年初,新疆就这样悄悄流入了为数不少的乌兹别克化肥,包装袋上都印着俄文和乌兹别克语,还印着工厂的名字地址。这样的包装袋,的确不太合适在火车站堆成座山,太招摇了,
迟早消息会传出去。
文海奇从阿克苏站开车40公里,抵达农1师2团农场这儿是运输目的地,也是文海奇的家,卸完货到团部签字交单,就可以回家钻被窝了。
“这是兵团下发的通知,文队长,你是党员,你也读一下。”
文海奇接过两张纸:“我看看啊,新疆是棉业的小乌兹,但新疆决不能做官场的小乌兹",嘿哟,团长,乌兹别克有这么严重吗?
团长:“上头知道得比咱们多,据小道消息啊,问题可能很大,但是苏共中央动不了乌兹别克,他们从上到下,铜墙铁壁。”
“团长,我觉得吧,这通知里说新疆棉业是小乌兹,这也有点过时了,论产量可能乌兹别克高,但论种植技术,他们已经做不了我们的老师了。”
农2团的技术总监,小吴。
团长:“我们也是在他们的技术基础上改进的,主要就是节水化改进,就你在搞的那个地膜,什么膜下滴灌系统。”
小吴:“原先产出一公斤棉花耗水一吨,用了膜下滴灌系统一公斤棉花耗水600公斤,这可不是改进,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了。咱们新疆不缺地,但是用水紧张,节水就意味着能多种地,原来年产1万吨
棉花,现在立刻变1万6千吨,你就说厉害不厉害吧。。。。
文海奇:“团长,我也听说是乌兹别克因为水不够用了,好多棉田枯死,才在棉花产量上造假,他们怎么不从咱这儿引进膜下滴灌系统?苏联不是在乌兹别克这个棉花基地投入挺大嘛。”
团长:“苏联是投入挺大,听说都过百亿卢布了。可他们投入的是卢布,可没说要投入外汇呀。所以尽管投入大,但乌兹别克的棉花种植基本上都只用他们苏联自己生产的设备。”
。。。。。
新疆的棉花种植,从1970年起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就是节水”。
棉花这种作物也是颇为矛盾的,棉花要想长得好、收获多,需要种植在强光照和夏季炎热的地区,但棉花在生长期间还需要大量的水,没水玩不转。
问题就是,降雨量高的地区,年均日照数般就不够,光照强的地区如新疆、乌兹别克,降雨量小。不但降雨量小,径流量也没多少。
1980年,乌兹别克全国的淡水资源有70%用于浇灌棉花地,但仍然不够用,而乌兹别克近年还在疯狂扩大棉花种植,新开垦的棉田面积超过了全国的供水能力。
奇怪。
根据中国农业估产卫星的调查,乌兹别克在去年种植的棉花中,到8月份已有22。1%的面积枯死,所以当莫斯科传出风声"乌兹别克棉花产量可能造假,苏共中央正在调查的时候,中国这边表示毫不
在棉花的生长期掐准时间点灌溉可以节水,选用合适的棉花品种也可以节水,据说内地的大科学家们还在鼓捣什么基因棉花或者转机棉花”,说是搞出来的新品种的棉花,叶子表面有一层减缓水分蒸
发的油脂,天然耐早。
但现在而言,最主要的节水技术就是地膜+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