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1981年1月。
阿克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1师)棉花基地。
1月的新疆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农1师的汽运公司80多辆载重卡车在阿克苏站排队等火车。
“队长,队长”
车队队长文海奇刚转头看,他后面那辆车的司机小陈就拉开副驾门钻了进来:“队长,我来您这暖和暖和。”
文海奇:“为省那两滴油,又把引擎关死了?”
“可不么,省一点是一点。”
文海奇:“你记得啊,半小时回去热一热车。”
“哎。”
文海奇看看表,车队开到火车站才得到通知,要等的这列货车入境就晚了,到站大概要晚四五个小时。“什么乌兹别克的破联运系统,就没个谱。
小陈:“队长,为什么咱不等他们把货卸下来堆好了,我们再开车来取呢?货物走铁运不都可以这样么。
文海奇:“是乌兹别克的化肥,卖方嘱咐了不要张扬,不要长期大量堆在公开场合,所以就只能偷偷摸摸地买,从火车卸下,马上装卡车里。”
“这是为什么呢。”
文海奇:“这事儿简单一两句说不清楚,里面水很深,但是水再深和我们也没关系,上头替我们做的决定,什么乌兹别克鸟兹别克,化肥来了就用就是。”
“也对,只要撒下去棉花能长就行。”
。。。。
新疆并不是自古盛产棉花。1949年中国棉花产量45万吨,新疆棉花产量1万吨,只占其中的2。1%。
新疆的棉花种植兴起是在建国后,到1980年,新疆棉花产量已超过100万吨,从和田、喀什、库尔勒到北疆的玛纳斯、阿克苏、乌苏、石河子、博尔塔拉均有大片棉田分布,其中阿克苏又是新疆最
优质棉花的产区。
其实新疆棉花种植技术最早是师从苏联,在50年代从乌兹别克引进了优良棉种和现代棉花种植园规划。大规模棉花种植不是什么祖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工业化和近代管理理念的产物。
至1980年,虽然新疆棉花产量增长了百倍,突破100万吨,但和现在的乌兹别克共和国相比。。。新疆也只能自称"小乌兹"。
但是新疆的棉花种植还有很大潜力,许多土地都具备种植棉花的条件,只是现在还未开垦出来。
(2021年新疆棉产量520万吨,而乌兹别克斯坦蜕化到300万吨出头)
苏联那边的乌兹别克老师,50年代教新疆人怎么种棉花,现在又给新疆送便宜化肥。
这些都是乌兹别克共和国化肥厂生产的棉田专用复合肥,氮磷钾配比刚好适合干旱地区弱酸土质种植棉花的需求。当然这种复合肥现在国内也能生产,但乌兹别克化肥有一点压倒了国内生产的化
它便宜。
新疆各棉花基地拿到手的复合肥价格只有国内生产的化肥价格的78成。
这当然不是说乌兹别克的化肥厂技术特别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实际上乌兹别克的化肥厂技术水准已经不如国内的一些新建化肥厂了。乌兹别克化肥便宜是因为这是乌兹别克的棉花种植联合体私卖
出来的。
本来这些化肥是下发给种植联合体,让他们种棉花的时候用的。对于种植联合体来说,这些化肥再转卖出去,收多少货款就赚多少钱,卖价与它们的生产成本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