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赫瓦文萨(19431980)。
瓦文萨生于德占波兰波波沃,中专毕业后在机械厂工作,中途应征入伍,退伍后进入格但斯克的列宁造船厂做电工。
瓦文萨经历了1970年的波兰大罢工,此次罢工波兰军队强硬出手,打死几十名工人,作为普通的参与者瓦文萨也没落下,当场被拿下。释放出来之后在1976年他组织罢工,被开除并且入狱一年。
既然被造船厂开除,瓦文萨就走出造船厂,1978年成立了格但斯克多个工厂联合的地下工会,次年获得西方天主教会资金援助,瓦文萨就把11个城市的工会串联起来,形成了团结工会。
1980年4月30日这天,瓦文萨无了。
差了点。
和他一起无的还有47名华沙的工人和市民,这是官方公布的数字,比较可疑波兰军警在2小时后清场,医院收治了1100多名中枪的游行示威者。1100多受伤却只有47人死,这子弹的致死率也太
5月2日,开枪的波兰人民军第1师师长被解除职务,尽管他在无线通话里给团长下发的命令是一句模糊的“阻止一切可能导致坦克被夺走的行动”的命令。
至于现场临机决定射击目标和下达开火命令的团长加杰尔斯基,5月3日之后这支部队的人再也没见到过他。
这也让梵蒂冈点名并要求海牙发通缉令的名单变得没多大意义,因为从团长加杰尔斯基及以下最先开枪的那两个坦克车组,梵蒂冈点出名字的人都再也找不到了。
5月2日晚上,爱德华盖莱克辞去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职务,斯坦尼斯瓦夫卡尼亚接任。
斯坦尼斯瓦夫卡尼亚接任第一书记之后的第一件事是,5月3日召集统工人党中央开会,讨论要不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
波兰全国戒严令。
并建立救国军事委员会,以协调军、政两个系统,保证波兰全国上下同步进入紧急状态和全国戒严。
5月2日深夜,接任第一书记后不到1小时,斯坦尼斯瓦夫卡尼亚就向莫斯科请示是否要实施戒严令,没有收到回答。5月3日上午8时,卡尼亚再次询问莫斯科,依然没有回应。
无论是此前建议对话和平解决的勃列日涅夫还是建议采取强硬措施的安德罗波夫,都没有在第时间回复卡尼亚的密电。
大概莫斯科这时候很忙?
莫斯科这个时候是很忙。
5月4日,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就要访问北京,在出行前,关于中苏新条约的议定,苏共高层还想做最后一点调整。
葛罗米柯前往北京是为了签署《经济互助合作联盟条约》,全称是《中、苏两国关于深化两国关系、建立经济互助合作联盟的条约》。
这是1950年中苏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延续。
上一份条约于1950年2月签署,1950年6月生效,有效期30年。按照般规律,本来1980年2月中苏就该签署份新条约的,但中间的谈判实在是太艰苦了,一直拖到5月份,中苏两国才就新条约的
框架达成一致。
中苏两国的新条约最大的变化就是从包含军事在内的同盟关系转为经济同盟关系。
1950年2月的条约条款当然大部分也是在说中国与苏联的经济互助合作,但在其中有条款明确写了"其中一方遭受攻击,另一方有义务以一切形式,包括直接出兵的形式,对遭受攻击的一方予以支
持”。
1979年底1980年初,中国和苏联在讨论旧约的续约时,中国表示了军事同盟这一条款不应在新条约中延续。
因为冷战以来的国际关系中,中国最大的变化是对不结盟运动表示了高度的赞赏和支持,此外还考虑到冷战各国的条约履行当中,“联盟异化“十分普遍。
联盟异化是霸权同盟国基于”成本收益"核算,对既有联盟关系做出的调整,表现为选择性背离或选择性追随。在冷战期间不仅苏联如此,美国也是如此。
因此中方对这一条内容的态度很坚决:非军事的同盟关系。
那么,苏联从1977年之后的全球布局调整,不在全世界给中国下绊子,得到的是这样一一个结果,苏联满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