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寒霜千年 > 第295章 联手对付宋党(第2页)

第295章 联手对付宋党(第2页)

皇帝沉默良久,忽然问道:“那本书,《民本录》,你们可曾读过?”

群臣默然。

唯有太子越步而出,双手捧书:“儿臣通读三遍。书中所言,无非劝君以民为本,兴水利、重医教、严吏治、察灾情。句句皆忠谏,字字不出圣贤之道。”

拓跋烬缓缓起身,走到殿中央,亲手撕碎了《昭明逆志》。

“朕明白了。”他冷声道,“有人怕的不是昭明造反,而是怕百姓觉醒。怕他们学会识字、辨毒、质疑官府、团结自救。这才是真正动摇江山的东西。”

他立即降旨:昭明书院无罪,恢复一切职权;潭州刑房主簿陆知远革职查办,押入大狱;三名参与构陷的御史贬为庶民,流放岭南;北方三藩主暂停俸禄,限期内交出所有非法矿产与军械,否则以谋逆论处。

更令人震动的是,皇帝亲赴乌溪,在铭记堂前焚香祭拜死者,并当众宣布:“自今日起,《民本录》列为国子监必修典籍,凡科举考生,须通解其义方可入仕。另设‘昭明讲席’,每年由书院推举一人入宫讲授民生实务,朕亲听之。”

这一诏令如惊雷炸响朝野。百年来,儒家经典垄断教育,士人只知空谈性理,轻视实务。如今皇帝竟公然推崇一本讲防疫、测水、筑渠、赈灾的“杂书”,等于宣告:治国不在诗赋,而在实干。

南方各地昭明学堂门前顿时门庭若市,学子纷至沓来。就连昔日讥讽“医匠不足与论道”的世家公子,也开始偷偷研读《防疫十策》。

念安获释归乡那日,恰逢春分。乌岭山上下着细雨,新栽的桃树抽出嫩芽,溪水清澈见底。数百名村民手持油纸伞,沿路站立,默默相迎。孩子们站在石碑前,齐声朗诵: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而人心深处,才是最长的河。”

他走过人群,脚步沉重却坚定。婉儿迎上来,递给他一封信??来自北方边境的一位戍边校尉。信中说,他们依照《防疫十策》改造营区水井,三个月内士兵腹泻率下降九成,连匈奴探子都惊叹:“汉人军中竟无瘟疫?”

信末写道:“我们不懂什么大道至理,但我们知道,一碗干净的水,比一万句忠君爱国的话更重要。”

念安读罢,久久伫立。

当晚,他在祠堂点燃一盏油灯,翻开《民本录》最后一页,提笔续写道:

“吾辈所求,非权势,非荣名,唯愿此后千百年,无论庙堂之高,或江湖之远,凡有人处,皆有识毒之智,防患之心,直言之勇,与互助之情。如此,则寒霜虽长,终不蔽春光。”

十年后,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最后一次踏上乌岭山顶。他望着山下纵横交错的净水渠、星罗棋布的学堂与医馆,听着风中传来的读书声,轻轻闭上了眼睛。

弟子们说,他走得很安详,嘴角带着笑。

又三十年,天下大治。昭明书院已成为全国最高学府,其理念渗透至律法、教育、军事各个领域。每当国家遇灾,总有身穿青衫的医者奔赴前线,背负药箱,手持铜尺,胸前绣着一枚小小的印章:**寒霜千年**。

传说某年大雪封山,一支救援队被困山谷。粮尽之时,一名年轻医女拿出随身携带的《民本录》,逐页撕下,点燃取暖。同伴惊问为何毁书,她却笑道:“书不在纸上,而在心里。只要我们还记得该做什么,林夫子就从未离开。”

火焰跳跃,照亮了漫天飞雪。

也照亮了那一行镌刻在无数人心中的誓言:

**如果是林夫子,他会怎么做?**

然后,便有人起身,走出屋门,走向田野,走向苦难,走向未知的前方。

就像当年那个白发苍苍的身影,执着地行走在岭南的山路上,不曾回头,也不曾停下。

寒霜千年,终有春来。

孤灯一盏,永照人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