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黎民日报 > 引火烧身(第2页)

引火烧身(第2页)

这件事发生在大半个月以前。那时孟允抒刚刚联合县衙破获了那几桩拐卖儿童连环案,皇上听官员禀报此事后龙颜大悦,当即就将一支价值连城的金钗赐给了许昭,让他将其带给孟允抒,许昭再三推拒却被驳回,只好听令行事。

孟允抒现在十分庆幸,多亏她是穷惯了的人。在刚刚打开那个锦盒看到里面工艺精湛的金钗时,她的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怕贼人惦记。她左思右想都想不出一个安全的储存方式,又听许昭说这金钗是宫里的御用匠人所制,只有皇亲国戚和高位嫔妃才有资格佩戴,孟允抒越发觉得那盒子烫手。

所以,后来她专门写了一封书信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惶恐不安,在信里把自己贬到了尘埃里,话里话外都是自己配不上这么好的东西,她帮官府破案也是为了帮他们维持京城的治安,这是她身为臣妇的分内之事,不应接受任何赏赐,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当然,皇上一言九鼎,他在收到许昭带来的书信后并没有收回那支金钗,只是夸赞许昭娶了位识大体又聪慧伶俐的夫人,而后就不再提起此事。

根据许昭的叙述,现在孟允抒才明白,她和许昭当时歪打正着,这才没有落人口实,让皇帝抓住他俩的把柄。

孟允抒无奈地说道:“我现在才算是真正明白了‘伴君如伴虎’这句话的含义,在皇上跟前做事当真要慎之又慎。”

做事不中用容易因玩忽职守被砍头,能力太强又容易引起皇帝猜疑而丢了性命,皇上可真难伺候。

她想起许昭在人际交往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破不放心地提醒他:“许郎,你在朝为官一定要小心,言语上也要多加注意,不要说出什么令陛下生疑的话。”

“你也一样。”许昭揽过孟允抒拥她入怀,“允抒,既然皇上对你我多加提防,我们必须低调行事,免得让有心人拿什么事在皇上跟前嚼舌根,为我们招致祸患。”

孟允抒回抱着他,拍拍他的脊背,也像是给自己打气一般说道:“放心,我们一定会没事的。”

说了这么半天的话,孟允抒终于感到一阵困意涌来。或许是因为她陷入了这样一个温暖踏实的怀抱里,在安心感的驱使下,不多时她就坠入浅眠。

然而,正当她睡意渐浓时,外面传来的骚乱与喧嚣惊醒了她。

孟允抒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她见许昭一脸倦容,显然他也是刚刚被外面的动静吵醒。

两人还没来得及弄清楚外面发生了什么事,便听见门外传来一阵匆忙的脚步声。接着,那声音猛地撞破房门,卷着一股寒风和点点烛火冲了进来,最终化作一道急促的女声:“夫人不好了,方才府上来了个报社的伙计,他说报社后院走水了!”

“什么?”这句话顿时惊得孟允抒困意全无,她腾地一下从床上坐起来,几名丫鬟则忙着点亮桌上的油灯和烛火。

许昭睡在外侧,他率先下了床问道:“他们查明走水原因了吗?”

“还没有。”小丫鬟帮着孟允抒穿好外衣,“那伙计让我来通报夫人,让她快过去看看。”

“好。”孟允抒应道,“你们告诉秋盈,让她就不要跟我去了,留在府中看家。”

说话间,许昭也已经迅速打扮整齐,跟上孟允抒的脚步:“走,我和你一起去。”

一行人十万火急地赶到黎民报社,孟允抒来到后院发现,报社值夜的伙计以及街坊邻居、接到报案赶来的衙役已经将火扑灭。或许是得益于救援及时,院中的几幢房屋并未受到太大的损伤,这让她稍稍松了口气。

“孟社长,还有许大人。”为首的衙役上前拱手行礼,“我方才已经向这些伙计与周边民众了解过情况,目前走水的原因尚不明确。”

他用几句话交代了事情的经过:“孟社长,据你们报社这些值夜的伙计说,后院这些屋子是突然着起来的,而且报社的前后门都完好无损,并无被他人撬动或暴力破解的痕迹。若稍后证实报社走水并非他人所致,那就只剩下一种情况。”

他得出结论:“近来天干物燥,极有可能是这些伙计疏于防范,险些酿成大祸。”

“不可能。”许昭的反驳脱口而出,“黎民报社一向注重这些,从后院常备的那些水囊和沙袋就可见一斑,怎么可能——”

“许郎。”孟允抒打断他的话,捏捏他的手提醒他,“这位大人也只是秉公办事,他并非有意怀疑我。”

许昭这才意识到,由于他记着为孟允抒辩白,险些犯了徇私枉法的大错。

“抱歉,是我失言了。”

那衙役吓得脸色一白,连忙摆手道:“不妨事,许大人怎么能给我道歉?”

说着,他有些为难地看向许昭,语气充满忐忑:“许大人,我知道您与孟夫人感情甚笃,您不愿让孟夫人蒙受冤屈,这些我都理解。可按照大胤律令……”

衙役没有说出下半句,但孟允抒明白他的意思。

按照现今的律法,失火算是重罪之一,在事件真相没有水落石出时,孟允抒作为报社的社长,当然要担负连带责任,与那些伙计们一同去县衙走一趟,向其证明自己与这场大火无关,并且已经预先做好了防火措施。

见许昭和这名衙役都是左右为难,孟允抒赶紧出言解围,对许昭说道:“你放心,我只是去县衙录个口供。既然此事与我无关,要不了多久我就能回来了。”

衙役也赶紧作出保证:“对,孟社长言之有理。一旦我们查明真相,马上就会放她走。”

许昭从来不干以权势压人的事,在执法断案时也不徇私情,可如今这两条原则却束缚着他留下孟允抒的念头。

在孟允抒的劝说下,他也只好点头默许,让衙役们带走她。

相比于许昭,孟允抒的心情显然更加微妙。

当她被押上马车,左右都坐满了衙役时,这似曾相识的景象立刻让她回想起半年前被关进刑部大牢的经历。

孟允抒自嘲地想,记者真是高危职业。有些人一辈子都没达成坐牢的成就,而不到一年时间,她就要二进宫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