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发酵
付关山住在热搜上那几天,伴侣、经纪人、家人、同学轮番上阵,电话消息响个不停。
“附近新开了家粤菜馆,可正宗了,我定了包厢,要不一起去尝尝?”
“我一顿能吃半斤鸡胸肉,我没事。”
“好久没一起打网球了,这个周末约一场?”
“我每天跑五公里呢,我没事。”
“听说斐济旁边有个无人岛风景很好,我订好机票和轮渡了,到那欣赏一下海鸥吧?”
“……我又不拍野外生存节目!”
付关山挂掉电话,对着屏幕苦笑。他们争前恐后,用各种活动占据他的生活,好像他会因为这点挫折想不开似的。这些隐藏在邀约背后的关心,让他很感动。但说实话,他现在根本没心思关注那些谣言。
他唯一频繁联系的人,是陈导。
电影的筹备稳步进行着,选角、试镜、场景搭建、拍摄计划。海秋每次拜访他,他都如同上世纪金融片里夸张的股票交易员,左右手各拿一个手机,在不同电话中切换。
是孟初把他迎进门,给他倒茶。在他到来之前,孟初似乎在电脑上敲打着什么东西。有付关山在的嘈杂环境,他还能工作下去,可能已经进化到了下一个物种形态。
海秋挠了挠脑袋,把合同放下来,等付关山从繁忙的公务中抽身。
“哥,”他说,“你得去试镜。”
付关山匪夷所思:“这种时候还有人找我?”
海秋从包里掏出剧本,递给他,封面写着两个大字“暗流”。这还是当初老板为了不让他拍《永安街儿童失踪事件》,给他争取来的角色。
“吴总说了,无论何时,公司最有潜力的本子,还是留给你的,”海秋说,“只要你想去。”
付关山盯着剧本看了会儿,一把抢过来。
“对了,哥,”海秋又拿出手机,“你最近上微博没有?”
“没空。”
“哦,现在可热闹了呢,”海秋点开几个界面,“之前跟你合作过的导演和前辈转了你的帖子,给你澄清来着。网民都说这是公司买的通稿,其实不是,评论区的水军才是公司买的。”
付关山犹豫着拿过手机,浏览了海秋点赞转发的几条消息。同行的声援虽然短小,但态度很明确——他不是那样的人。
付关山蹙眉沉思了许久,为事件的发展感到疑惑。陈导替他说话,他能理解,毕竟他们在共同筹备新电影。但其他几位前辈……虽然和他们搭档过,关系也融洽,但并没有什么利益往来。事情压下来了,公众未必记得他们仗义执言,事情继续发酵,他们就是为虎作伥。
付关山盯着屏幕,叹了口气,像是感慨世事无常:“这是怎么了,不像我印象里圈子的样子啊。”
海秋难以置信地望着他:“哥,你不是认真的吧?”
“我怎么了?”
“你以为你混到今天,是因为你的脸吗?”
“你说话小心点。”
“不单是,”海秋谨慎地说,“你脾气好,人仗义,发达了也没和华盛解约,陪着公司从低谷走出来。只要你还有一口气,吴总是不会放弃捧你的。”
“谁只剩一口气了?好不吉利!”
海秋继续说:“虽然你火了很久,但开价一直很合理,从来不乱提要求,片场也服从指挥。你是不知道,有些四五线明星,名气没多少,架子倒是大得很,一个比一个难伺候。你以为导演喜欢找你,是因为你流量最大吗?是因为你性价比最高。”
付关山思考了一会儿,觉得这话应该是在褒奖他,于是没反驳。
“哦,对,吴总知道你在筹备那个‘失踪事件’了,”海秋说,“他还是想提醒你谨慎,毕竟拍电影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