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报道写得太简略了,只说为了西征吐蕃筹集粮草,国债具体咋用、收益咋算、咋保障偿还,啥都没说清楚。
这含糊其辞的报道,不但没让刘福贵打退堂鼓,反而勾起了他的好奇心。
这么多年做生意,他见过太多花里胡哨的骗局,骗子往往把话说得太满,反而让人觉得不靠谱。
现在这遮遮掩掩的宣传,让他觉得背后肯定有大文章,说不定藏着天大的好处呢。
这时,儿子回来了:“爹,牙人找到了,咱啥时候去看房?”
“先去蓝田钱庄,爹有事要问。”
“爹,行李还没放好呢,也不急这一会儿吧?”
刘福贵瞪了儿子一眼,恨铁不成钢地说:“行李放那儿又丢不了,商机错过了可就再也找不着了!这事儿关系到咱家以后的兴衰,可不能耽误!”
在蓝田钱庄,刘福贵详细打听了国债的细则。
钱庄伙计拿出账本,耐心给他解释国债咋买、利率多少、啥时候还钱。
半个时辰后,刘福贵满脸笑容地走了出来,心里已经有了主意:“走,看房去!”
儿子兴奋地说:“我看中了朱雀大街的三进宅子,离太学近,以后让您孙子多熏陶熏陶,说不定能中个进士,光宗耀祖,咱老刘家也能出个大人物!”
刘福贵一听,脸色有点尴尬,挠挠头说:“要不……咱先去西市租个小院子?”
“为啥?咱又不是租不起好宅子!”
“实话说吧,爹把钱全买国债了。要是这国债真像朝廷说的那么好,咱家以后就发达了,到时候再买更好的宅子。现在先省着点,把钱花在刀刃上。”
儿子瞪大了眼睛,满脸震惊:“您可真是我亲爹!这胆子也太大了,就不怕血本无归?”
与此同时,太极宫御书房内,李世民“啪”的一声,把手里的报纸摔在桌子上,脸色不太好看,质问苏策:“写得这么简单,谁会买这国债啊?朕本想着靠这个筹集足够的粮草西征吐蕃,现在看来,计划要泡汤了!”
“陛下,这是您的国债,又不是臣的。”苏策不紧不慢地回答,神色淡定得很。
“少跟朕打马虎眼!要是没人买,西征的粮草怎么办?朕可不能因为这点粮草,耽误了西征的大事!”李世民眉头紧皱,语气里满是焦急。
苏策胸有成竹地笑了笑:“陛下别担心。臣故意把宣传写得简略,就是怕人太多,到时候利益分散,反而坏事。国债这事儿,得慢慢来,不能太着急。”
“利益?”李世民冷哼一声,一脸不满。
“朕只盼着能凑齐粮草,早点平定吐蕃之乱,让百姓不再受战乱之苦。苏策,你可别让朕失望。”
“陛下放心,让这国债先‘飞’几天。臣心里已经有了全盘计划,肯定不会让陛下失望。”苏策微微欠身,眼里透着自信。
第二天午后,李世民又把苏策召进宫,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都过去一天了,蓝田钱庄才几个人买国债,照这速度,啥时候才能筹够钱粮?朕的西征大计难道要黄了?”
苏策却眼睛一亮,惊喜地说:“没想到长安有这么多有眼光的人!这才刚开始,就有不少人看出国债背后的价值了。”
李世民急得嘴角都起泡了,眼睛一瞪,大声怒道:“三天内要是筹不够,朕就拿你抵债!”
苏策强忍着笑,憋得脸都红了。
就在李世民要发火的时候,王德匆匆跑进来报告:“陛下,宫外有人求见苏大人,说是要买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