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红楼之黛玉长嫂 > 203第 203 章(第1页)

203第 203 章(第1页)

梅初雪踏入书院门槛时,脚下的青石板还沾着午后的潮气。她低着头,手指紧紧攥着手稿的边角,仿佛那是她与世界唯一的联系。霍七娘没有急着翻阅那本《薪传录》,只是轻轻接过,放在案上,又命人端来一碗热姜汤。

“先暖暖身子。”她说,“江南春寒,不比西北,湿气入骨。”

梅初雪捧着碗,指尖渐渐回暖,眼眶却红了。“我祖母说……您会懂这书里的意思。”她声音轻得像风拂过竹叶,“她说,林先生写这本书的时候,正病在潇湘馆里,夜里咳得睡不着,就一盏孤灯写着这些字。不是为了出名,也不是为了劝谁行善,而是怕??怕将来的人再不敢说话。”

霍七娘坐在窗边的藤椅上,望着院中那架尚未组装完成的水力磨坊。几个孩子正围在一旁争论齿轮该如何咬合,一个跛脚男孩蹲在地上画草图,嘴里念叨着:“水流要斜三寸,才能带动轮轴转得快。”她听着,嘴角微扬,而后缓缓道:“林先生不怕死,她只怕沉默。”

她起身走到书案前,重新打开《薪传录》。纸页泛黄,边缘已有虫蛀痕迹,但字迹清瘦峻拔,一如当年黛玉手书《葬花吟》时的风骨。她逐行读去,心随文动:

>“女子读书,非为妆点门楣,乃为明心见性。若只许她识‘女诫’‘列女传’,却不准她读史论政、观天察地,则所谓教化,不过是驯养罢了。

>我曾见一村妇,因丈夫纳妾而投井,临死前只问一句:‘难道我没有名字?’

>她的名字早被夫姓吞没,连墓碑上都刻作‘张门李氏’。

>可她生前最爱读《楚辞》,能背《离骚》全文。这般灵慧之人,竟不得以己名立世,岂非天地之羞?”

霍七娘的手指停在这一页,久久未动。窗外暮色渐浓,灯笼已被点亮,映得案上纸页微微发亮,如同覆了一层薄霜。

“你祖母是谁?”她终于抬头问。

梅初雪低头道:“她姓柳,原是金陵柳家旁支,年轻时曾在大观园外做过绣娘。她说自己没见过林姑娘本人,但常听老嬷嬷讲起她的事。后来家族败落,她流落江南,在一座尼庵里抄了一辈子经书。临终前,她把这手稿交给我,说:‘若天下还有人记得林先生的心愿,那个人一定是霍七娘。’”

霍七娘闭了闭眼。柳家……想必是哪位曾与紫绡共事过的旧人之后。那些名字早已湮没于岁月,可她们传递的东西,却穿越几十年风雨,落在今日这盏灯火之下。

“你知道这书为何叫《薪传录》吗?”她轻声问。

梅初雪摇头。

“薪者,柴也;传者,火也。”霍七娘站起身,走向墙边的书架,取出一本残破的小册子,封面上写着《双典初稿?节选》,“林先生知道,改革不会一蹴而就。她写下这些,并非指望当时就能改变什么,而是相信??总有一天,有人会捡起这根柴,重新点燃那团火。我们四卿所做的事,也不过是接过她留下的火种罢了。”

她将两本书并排放在一起:一本是百年前的遗稿,一本是数十年前由紫绡等人整理成形的《双典》。看似无关的两代人,却被一条看不见的线紧紧相连。

“你愿意留下来吗?”霍七娘转身看着梅初雪,“不只是做学生,更是做传承者。这里的孩子大多残疾、孤苦,或背负罪籍,外面的学堂不要他们。可我相信,真正的智慧不在朱门高第,而在这些被踩进泥里的灵魂里。你要不要和我一起,教他们如何挺直腰杆活着?”

梅初雪怔住,眼中先是惊疑,继而泛起光亮。她忽然跪下,不是行礼,而是颤抖着叩了一个头。

“我愿意。”她哽咽道,“我从小没人教我读书,村里人都说我一个孤女,学再多也没用。可我祖母偷偷教我认字,她说:‘哪怕世间无人听你说,你也得先学会说给自己听。’我现在……终于找到可以说话的地方了。”

霍七娘扶她起来,替她擦去泪水。“在这里,没有人会被说‘没用’。跛足的孩子能设计水车,聋儿能谱曲记音,盲女可用指尖感知算式。我们不选天才,我们只给机会。”

当晚,霍七娘召集所有学生集于堂前。十余个孩子围坐一圈,有拄拐的,有眼蒙布条的,有衣衫褴褛满脸风霜的流浪儿。他们听说来了新同学,都好奇地打量着梅初雪。

霍七娘举起《薪传录》。“今晚不讲课,我来讲一个故事。”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如钟,“一百多年前,有一位女子,名叫林黛玉。她体弱多病,被人说是‘命薄福浅’,可她心里藏着一团火。她不信女人只能相夫教子,不信穷人天生该受欺压,更不信命运不可改。她在病中写下这本书,希望有一天,天下女孩都能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都能选择自己的路。”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张脸。“今天,这本书到了我们手中。而这位少女??梅初雪,就是送来火种的人。从今往后,她将是你们的同窗,也是你们的姐姐。”

孩子们静静听着,有的眼里闪着光,有的默默握紧了拳头。那个设计水车的跛脚男孩忽然站起来:“老师,我能把手稿抄一份吗?我想把它刻在木板上,印出来,送给别的村子。”

“当然可以。”霍七娘微笑,“而且,你要负责教三个不会写字的同学一起抄。”

另一个失明的女孩怯生生举手:“我……我能用盲文重写它吗?我想让看不见的孩子也知道,有人曾经为我们写过这样的书。”

“能。”霍七娘郑重点头,“我会请长安来的盲文教师教你,然后你来教别人。”

消息传开后,附近村民陆续前来探看。起初带着怀疑:“一群残废娃娃,能学出什么名堂?”可几天后,他们看见孩子们在河边调试水车模型,听见盲女弹奏新谱的琴曲,目睹流浪儿一笔一划抄录《平民律例》,终于有人红着眼说:“原来不是他们不行,是我们从来没给过他们机会。”

一个月后,拾遗精舍正式挂牌招生。霍七娘立下三条规矩:

一、凡报名者,不论出身、残缺与否,皆须通过一场“自述试”??当众说出“我是谁,我想做什么”;

二、每名学生每月必须教会至少一名乡民识字,否则不予发放补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