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杀了?用凯恩教派那套做法,把所有反抗者血洗一遍?
那最后是不是连芬努巴尔也该杀了?
如果是这样,那当初为什么要辛苦清除凯恩教派?直接投靠他们不就好了?
但这是不可能的,这是无解的悖论。
正因如此,达克乌斯才必须不断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穿梭,在屠刀与法律之间斡旋,在帝国的扩张欲望与秩序的重建之间寻找可能的「第三道路』。
这条路注定不容易,但他必须走。
所以,杜鲁奇在进攻奥苏安前,就准备了足够消耗陆军五年的物资,当杜鲁奇进入奥苏安后,在战略节点,也就是进军路线上的关键城市设立大型仓库,依托海洋运输物资,毫无疑问,这是最优解。
在此之前,洛瑟恩是杜鲁奇在奥苏安的唯一战略节点,谁让洛瑟恩的地理位置摆在那呢?
而现在,安格瑞尔和伊莱斯忒港也被纳入棋盘,成为了杜鲁奇的第二、第三个战略节点,将内海的东南海岸线纳入了补给辐射范围内。
后续,还会有第四个、第五个。。。。。。第十个战略节点,按照达克乌斯设想的蓝图,杜鲁奇陆军将在海洋、河流之间做足文章,依托节点展开如蛛网般的推进与包围作战。从节点出发,进攻将不再是盲目之举,而是物流牵引下的
精准刀锋,每一次前进,都有资源、道路、河运在背后托底。
下一阶段的重点是在艾里昂王国做文章,那里除了草原就是河流,地形开阔,资源丰饶,但却又处处蕴含潜力。
在不进行征粮的既定战略方针下,在风拂平原开展农牧业就是最合理、最符合杜鲁奇当前处境的办法了。
占领不再是掠夺,而是开垦;推进不再是烧杀,而是播种。
除了粮食这一项压舱物,驾驭后车的达克乌斯还做了其他的功课,借鉴了太多前车之鉴。
他特别强调建立舟桥部队,防止出现黄百韬行为或杜鲁奇望河兴叹这种尴尬状况,必须具备跨河打击与机动投送的能力。
此外,在推进过程中,杜鲁奇陆军还将同步修筑道路,设立临时或永久的公路补给线,确保前线不断粮、不缺兵,不乏力。必要的地方,还会修筑铁路,把运输效率最大化。
还有,净水器装置。
一个看似微小但极其重要的项目,也被优先列入保障体系。
达克乌斯要求,杜鲁奇士兵必须能喝到干净,经过处理的热水,而不是就地取河水、井水。他深知非战斗减员是军队最大杀手,最大化避免伤病才是关键,别让战士倒在敌人刀下之前,先死在水里。
走了片刻后,达克乌斯来到了港口区域。
他来到的时间非常之好,或者说,正因为时间合适,他才选择了此刻现身。
天气晴朗,海风轻拂,天边还传来几声信天翁的鸣叫,他站在码头高处,俯视着整个港区的运行景象。
大量为战争而生的信天翁级商船整齐地停靠在仍在进行升级改造的码头旁,它们是战争背后的血管,是杜鲁奇战争机器的心脏跳动。而在更外侧,还有更多商船正处于锚泊状态,安静地等待进入泊位,一艘接一艘,宛如海上
的长蛇阵,满载着战争的胃口。
码头上,杜鲁奇士兵和被征发来协助的阿苏尔平民正在并肩作业,卸货、登记、搬运、存储,每一个流程都有章可循,井然有序。他们忙碌而沉默,汗水和蒸汽混合着海风,在空气中蒸腾成一种真实的、令人安心的气味。
达克乌斯站在那里,看着搭建好的门座式起重机将商船中的集装箱缓缓吊起,稳稳落位,整个动作如同精准的舞蹈。
他静静感受着这一切,感受着工业的律动与效率的美感。
那是杜鲁奇,乃至精灵未来的方向????不是过去的血与火,而是齿轮与钢铁,而是机械与魔法,是通过控制来决定前线胜负的全新战争模式。
看了片刻后,他又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