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鹤年对诗词涉猎比较少,只有编书、读书之余才会和小少爷一起看古诗词、游记等书,顺便背一些。
他略一回顾,背了一首杜牧的过华清宫,又背了一首苏轼的荔枝叹,“师兄,关于龙眼的我没背过。”
小少爷:“宋韩元吉有一首,我记得在哪本集子里收录过,我们来翻翻。”
他记性好,看书又多又杂,有些能记住,有些也是浮光掠影只有些许印象。
两人也不认真吃零嘴了,又去翻书。
饮马回来的阿鹏又默默地加入帮他们找书中。
沈宁跟裴云说新式内衣的事情,“可以帮相熟的娘子做,也可以卖样子和布给她们,让她们给自己和闺女做。”
裴母把她和俩嬷嬷帮沈宁做的拿出来给她看,“你自己画几个样子。”
裴云一看就来兴趣了。
小珍珠和宝儿殷勤地给小姑递上垫板和纸笔,再拿一根王木匠帮裴母做的裁衣尺比着画直线。
沈宁则给裴云讲一下重要位置的原理,如何放量,如何收褶等。
做衣服沈宁不擅长,这都是前世听室友们说的,记住多少就告诉裴母和裴云多少。
裴云在剪裁缝纫上有天赋,知道设计原理自己就能加以发挥。
谭秀看到当即给自己和闺女订几套。
裴云笑道:“玉箫不是正学针线么,你们自己做多好。”
谭秀一想也是,“那你们进的松江好布给我留几匹。”
裴云自然答应。
裴云画好一个女士背心和三角裤的样子,对沈宁道:“二嫂,这个我和你分成。”
沈宁笑道:“你画样子、你进布料、你剪裁、你做、你卖,我分什么成?你每年送我们一沓子内衣穿就行。”
她和婆婆、闺女,那也不少了。
裴云笑道:“那肯定的。”
分成也要,因为不只是做衣服,她那些顾客大部分都是冲着二嫂的面子来的,她当然要给二嫂分成。
就算不多,那也积少成多嘛。
本身她也没想发多大财,就想有个一辈子的营生做,将来老了再传给闺女或者儿媳妇都行。
因为裴云过来,宫嬷嬷他们又做了一顿酸菜鱼。
鱼是今儿小顺子和小全子去镇上买的,主要是送信,顺便买鱼。
原想着买回来养两天再吃也行,既然裴云来了那就现在吃呗。
宝儿顾不得自己吃,一个劲儿地给裴云夹鱼片,还让小珍珠和陈琦帮忙一起夹。
小珍珠手劲儿大,手腕又稳,夹得那叫一个快准狠。
关键小鹤年和小少爷也不差呀,人家每天都沙坑练大字呢,腕力也稳得很,宝儿自然比不过。
裴云看着忙忙叨叨的宝儿,瞬间觉得孩子长大了。
明明以前还奶声奶气的,这会儿就小大人一样。
看来跟着阿年和珍珠真是懂事快呀。
不快不行,毕竟姐姐是真揍。
吃过饭宝儿就跟着裴云回镇上。
“姥儿,等我娘回县里我就回来啊。”
有阿鹏五个同行,裴母也不担心,笑道:“不着急,多陪陪你娘。”
外面黢黑,风也冷,大家也不闲溜达,都回屋说话,做针线的,看书的。
沈宁领着小珍珠去东屋看看苏婆子,关心一下她生活,吃不吃得饱,晚上冷不冷什么的。
苏婆子虽然贫穷,但是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