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我就是我那迷人的老祖宗 > 220230(第8页)

220230(第8页)

换句话说,整条官道的开工日就在半个月之后。所以白水村前期包括招工、临时窝棚搭建、备餐等筹备工作时间上是宽裕的。

即然如此,苏榛便不再操心前期了,她有更重要的事要办:要钱。

跟谁要?那自是跟官府要。不然呢?要她自己养着二十五个流民吗?她倒也没圣母到这个地步……

但如何要、怎么要。如何即要、又要,这是个问题。

苏榛昨晚上就想过了,眼下这时代跟现代不同,也没个市长热线能打一打。更何况民女求见太守,须由里正具结、知县转呈,层层叠叠的文牒,送到了黄花菜都凉了。

若请萧伯去报,苏榛也担心萧伯身上毕竟背负了削去军籍的“罪臣”二字,那太守像是个惜羽毛的,只怕见了萧容的名帖,会命人将门槛再加高三寸。

此时此刻她无比想念盛重云,若他在,交给他便好了。但他偏偏不在,苏榛决定写信请朝沐娘子代转,这已经是时下她能想到的最快法子。

即是打定了主意,苏榛便请叶氏帮忙带走了谨哥儿,她则把自己关在房里,毛笔和墨砚至今为止都用不惯,那就还是拿了自制炭笔出来写。

当然还得特别仔细斟酌遣词造句,好不容易挤出了个开头:民女苏榛,居于乡野,不识朝堂规矩。然目睹长虚山流民困顿、官道工程紧迫,心忧村计,故斗胆修书,言辞粗陋处,伏乞大人海涵。

开头的客气话挤完,后头全是干货,苏榛倒是越写越快。甚至为了让太守瞧着不累,索性用了现代那种项目申请书模式。其一就是讲了白水村“以工代赈,化流民为助力”。

其二,苏榛画了表格,做了数据分析。详录了流民年龄、技艺、体况。以及经核算,二十五人月需粟米多少、柴炭多少。若行“工分制”,劳作优异者可换农具、布帛,则粮米可省三成。另外于官道起点建临时棚屋五间,就地取土制坯,辅以流民自建,可省工费百贯,后头还附了个账目明细。

以上两点都是讲事实,后头便是摆道理。

苏榛开始夸夸的写,一共挤出了五大利好:一当然是固边境而安民心。收纳流民筑路,既增官道守备人力,又保境安民,功在千秋。

二是提效率省官银。且流民以工代赈,所需粮米工食,较官府雇募节省至少三成;

其三,流民中藏龙卧虎,待官道竣工,这些匠人可留于府中;

其四,流民定居后,授以荒地耕种。三年免赋期满,按亩征税,且人口增多,市集繁荣,商税亦将水涨船高。

其五,树典范而彰德政。划重点:白水村可成“流民安辑典范”。苏榛还在后头很狗血的加了句:此乃大人之勋、全府之幸!

信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恳请支持。

中译中:要银子。

若大人认可,她会尽快备妥《流民安置详册》《工程进度概算》《钱粮收支细目》等具体细则。

全部写完,苏榛又本着多少该谦逊低调一点儿的原则,在后头加了些废话,比如

民女本不该妄议公事。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书信的最后还加了句“临书惶恐,翘首盼复”。

其实最后的最后她本来还想着把商栈的情况告上一状的,毕竟朝廷给拔的流民安置银若是不再便宜了商栈、而放到以工代赈上,无论对于府县还是对于流民本身都是天大的好事。

但盛重云不在,她拿不准那位太守大人除了风流之外是否还有其它的毛病,只好暂且按下。

总之苏榛把姿态摆到最低,但也让人看信的时候一瞧这女的就不是普通民妇即视感。一通编写下来用了整个上午,写得是头晕眼花才作罢。也是好久没搞这么“正经”的东西了,手生了。

即是写好了,苏榛便囫囵吃了个午食就去寻了白老汉,抓紧时间下山进城送信。好在朝沐娘子自嘉年华回来之后就一直在休憩,寻了个正着,请她代为转交太守大人,并也说了事关官道流民,耽搁不得。

朝沐娘子故意“为难”了一下苏榛,问送信可有好处。苏榛一脸“早知道你会这样”的表情,从双肩包里掏出一副舒娘亲自缝的镶兔毛儿贝蕾帽送了给她。

朝沐大喜,要给银子被苏榛啐了回去,便美滋滋的领了姐妹的情谊,并保证两日之内一定完成任务。

苏榛放了心,瞧着日近黄昏便也不敢再多作停留,跟白老汉着急忙慌的在关城门之前出来了,一路上山回村心里也是踏踏实实的,总算完成一件大事。成与不成的,尽人事听天命吧。

另一方面朝沐娘子确实也是说到做到,那信第二日清晨就请人呈到了苑琅书房。

其实苑琅正在读的《荒政辑要》,里头就有古往今来的流民安置办法。

“以工代赈”正与苏榛所写如出一辙。虽非她独创,但苑琅认为她一介女郎竟能从乡野琐事中悟得此道,倒也难得。

虽说这法子不新,但让苑琅眼睛一亮的却是里头的表格。

尤其那份《流民技能清单》,上头横平竖直的格子里把年龄、技艺、体况都做了分类,完全不同于寻常户籍的丁口造报,甚至还有一纵向的“备注”,填着某某善掘井、某某能负重之类的词。

这种把人力像物料般分类造册的思维十分的精细,还有附页的“工效测算表”,把青壮每日土方量、妇人缝补件数、老弱炊事耗时之类的全用算筹符号标得清清楚楚。

如此精准调度,会比官府粗放的按丁派役效率至少高两成。

苑琅越看越惊,心中也是愈发遗憾这苏娘子是个女娘,倘若身为男子,他必招募、助其成就一番事业。

当然,苑琅也是个聪明人,即便苏榛写的再低调、再拐弯抹角,他也读出了背后最大的那个意思:多批点钱,最好做成规模……

苑琅将案牍重重合上,当即传唤州府属官即刻拟折子及细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