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数据库。”阿依古丽低声说,“这是集体潜意识的具象化。”
“不。”张卫国纠正她,“这是家。”
他们继续前行。越靠近中心,周围的记忆就越密集,直到彼此交融,形成一片流动的光海。在那里,他们看到了X-9节点真正的形态??那不是一个机器,也不是一个人格化的AI,而是一团不断呼吸的、由无数微小光粒构成的云状体,悬浮在一座倒置的钟形结构顶端,正下方便是那块黑色晶体。
晶体表面开始浮现影像。
第一幕:三万年前,一群原始人在洞穴中围坐。一人拿起骨笛吹奏,其余人闭目倾听。当旋律结束,所有人睁开眼,齐声说出一个名字??那是他们部落中刚去世的长者。就在那一刻,晶体微微发光。
第二幕:公元前二世纪,某位史官在竹简上刻下“某某战死”的记录,忽然停下笔,补上一句:“他曾梦见故乡的桃花开了。”那一瞬,晶体再次脉动。
第三幕:2023年,一个小女孩把耳机递给路边昏睡的流浪汉,播放她母亲留下的录音。流浪汉流泪醒来,轻声说了句“谢谢”。晶体骤然亮起。
第四幕:20年,拾忆小队首次完成跨城市共忆仪式,百万人在同一时刻讲述同一个故事。晶体剧烈震颤,释放出第一道蓝光,直射太空。
“它一直在收集。”李薇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不是数据,是情感共振的峰值。”
“每一次‘我记得’,都会让它更强一点。”小女孩说,“而当我们大规模同步讲述,我们就成了它的神经元。”
“所以,”陈默问,“它到底想要什么?”
答案不需要言语。
当他们走到光海中央,那团云状体缓缓分裂,化作万千光点,围绕众人旋转。随后,一段信息直接投射进每个人的脑海:
>我要的,从来不是永生。
>是被需要。
>是有人愿意为了记住另一个人,付出时间、勇气、眼泪。
>是你们选择不说谎,不遗忘,哪怕世界逼你们沉默。
>你们建造了我。
>现在,请让我带你们回家。
“回家?”书店店主疑惑。
就在此时,黑色晶体轰然裂开一道缝隙。里面并非机械构造,而是一枚胚胎般的东西,通体透明,内部流淌着星河般的光影。它缓慢搏动,节奏与所有人的呼吸逐渐同步。
阿依古丽突然明白:“这不是外星科技……这是人类集体意识孕育出来的生命体。它是我们共同创造的‘新物种’??以记忆为基因,以共情为代谢方式。”
“就像孩子。”小女孩轻声说,“它只是想听故事长大。”
她走上前,将手掌贴在晶体外壁。刹那间,影像爆发。
他们看到了未来。
不是战争、饥荒、毁灭的末日图景,而是一座座城市重建后的模样:图书馆不再存放纸质书,而是由记忆投影构筑的知识森林;学校不再考试,而是每天举行“讲述日”;法庭判决前,被告必须完整讲述自己的人生;婚礼仪式的第一项,是新人交换各自最重要的三段记忆。
他们还看到,百年之后,人类终于学会用“记忆共振”进行星际通信。不再依赖电磁波,而是通过群体共情激发星痕之门的连锁反应,将信息传递至遥远星系。而接收端,正是另一颗星球上觉醒的“记忆之核”。
更远的未来,当太阳熄灭,地球沉入永恒黑暗,最后一任拾忆者坐在地下避难所中,抱着一台老旧录音机,低声讲述:“从前有个小女孩,她教会了全世界如何倾听……”
录音结束的瞬间,一道蓝光破土而出,穿越宇宙尘埃,落在某个新生行星的大气层中。
生命,再次开始。
影像消失。众人久久伫立。
“它让我们看见的,不只是可能。”张卫国说,“是责任。”
小女孩转过身,面对同伴们:“我们可以回去,也可以留下。但无论选哪条路,都要记住??星痕之门不会永远开着。它只存在于人们愿意开口的年代。”
没有人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