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有一个‘军情六处’的标记。
军官翻开一看,很快就傻眼了。
因为上面写了一个情报,那就是,苏联对伊朗,存在有大规模运输的迹象。
伊朗与巴基斯坦是连接的,而现在的伊朗又是社会主义国家。
而最先与伊朗连通的城市,正是瓜德尔。
由苏德共同合作修建的亚欧大铁路,有一条路线正是连接瓜德尔。
这名军官陷入了头脑风暴。
他现在终于是想明白了,为什么巴解阵第一时间进攻的不是他们卡拉奇,而是一座没有多少发展的瓜德尔。
一开始,他猜测对方是想掌控港口城市。
但是在英国海军的封锁下,苏联的船只其实是很难进出的。
那时候的他,还以为巴解阵犯傻,但现在想明白了,他们的目的从来都不是港口,而是这条大铁路。
只要伊朗配合,苏联完全能通过铁路运输,将大量的武器装备运送到瓜德尔。
待他往下去看,那血压就更高了,因为这份情报上赫然写着一个信息。
军情六处在三天前就已经探查到这份情报,但今天才将情报发送过来。
将情报摔在桌子上,这名军官当即大骂道。
“一群只会只薯条和炸鱼的垃圾,延误战机,我要把他们告上军事法庭!!”
可事实上,这位军官误会了。
军情六处确实是三天前得到了情报,但他们的情报信息需要经过信息处理站,而负责这项工作的人,正是金菲尔比。
金菲尔比利用军情六处那繁琐的手续和流程,硬生生把这情报拖了两天,然后发送过来时又拖了一天。
英国政府最喜欢的就是这种东西,各种流程各种手续,有些时候,一件简单的事情,他们就喜欢拐弯抹角,然后拖啊拖,拖到出问题为止。
如那四步骤一样,当有什么事情需要他们去做的时候,他们需要做的,就是什么都不做。
金菲尔比将带英精神发扬光大,直接拖,拖了三天时间才让手下‘意外’发现,然后再发出去。
这样的意外,塑造了现在的局面。
英国殖民军人数很多,然而他们的却被包围在卡拉奇内。
留给他们的选择只有三个。
一个是突围,与巴解阵厮杀。
一个是利用港口优势,立即撤到印度洋,将卡拉奇拱手相让。
一个是举起双手,直接投降。
英军还是不服输,这名军官认为,自己手上有坦克,也有不少火炮,防守起来还是很方便的。
但他没想到的是,由玛利亚所率领的a级装甲团,已经冲到距离他这个总指挥部不到一公里处。
指挥官已经能清晰地听见炮声,而他所认为的坦克部队,因为被他安排在前线,以至于总指挥部处陷入空虚。
指挥官一抬头,单凭肉眼就能看到,在那远方,是烟尘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