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发下来了,唐晚吟快速地过了一遍试卷上的题目,大致分成了:简单-必须拿分,普通-细心核算,困难-争取一分是一分,三类。
这个习惯在后期盘溪村复习小组里面很是流行。
其实大家的知识水平都差不多。
除了刚好在学校读高三的学生之外,大家大多都是离开课堂扔掉书本好长时间的人了。
复习依靠的也就是同样的教材跟参考书,全靠死记硬背。
那么差别就在复习时间上——背了多少,跟考试心态,还有技巧——把该拿的分拿到,这三者上。
唐晚吟复习时间很长,心态也很好,技巧更是不用多说,那可是应试教育十二年培养出来的人才。
快速过完一遍之后,唐晚吟心里就有底了。
还好,不算太难。
应该是考虑到好多高考生中间都耽误了很长时间,所以以综合基础为主,没有什么刁钻的难题。
只有20%左右的部分稍微麻烦一点,唐晚吟放在一边,准备先把该拿的分数都拿稳。
动笔了,一切就顺其自然了。
唐晚吟写完第一题就找到了感觉,开始刷刷刷地写。
跟她同一个考场的还有不少人,听到这落笔的声音,都不由得加快了速度。
基础部分50%,唐晚吟有九成以上的把握。
提升部分30%,七八成,主要是担心评判标准。
刁钻部分20%,唐晚吟一半对一半,只能按自己的理解去写了答案。
不过唐晚吟后期专门练了字。
字写的好看,总是会有加分点的。
这是语文跟政治科目。
其他理科科目,除了有个别的题目唐晚吟有点读不懂之外,其他的基本可以确定没问题。
三天的考试一晃而过。
最后一门化学考完,唐晚吟都有点儿恍惚。
她这是又参加了一次高考?
唐晚吟从考场的教学楼里走出来,手里拿着装文具的网兜,看着校门外等着的人,有点儿时空错位的感觉。
子清子敏他们一眼就看到了唐晚吟,连忙抓着铁栅栏摇晃:“妈!妈!妈——”
唐晚吟考了三天,他们就在市里住了三天。
即便是连最小的子礼也都懂事了,没吵着闹着出去玩,而是专心等唐晚吟。
七四年的八月,子礼两岁八个月。
七七年的十二月,子礼已经六岁了,虚岁要算七岁了。
子清已经长成了大姑娘了,两条麻花辫垂在胸前,看上去文静又温柔。
子敏留着学生头,不爱裙装爱裤装,穿着背带裤跟白汗衫,清爽利落。
他们身后的那个男人,成熟稳重,宠溺包容。
唐晚吟忽然一笑,甩着网兜就冲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