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的钱,每隔十日,来找我结钱,这样你们能接受不?”
“带回家?能带回家做?”
“东家,我愿意的!”一听能带回家做,最先应下的就是刚才带头说惨的妇人。
她先前所说的情况基本都是真实的,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的,自然要照顾家中。
孤儿寡母就更是没时间了,想着当绣娘缝缝补补的,赚点月钱补贴家用,家里的活计可不能落下呀。
能带回家做,省时省力时间也自由,最好不过。
“东家,今日就可以带布料回去做吗?”
“做什么样的布偶?”有人焦急地询问柳絮,恨不得现在就有活计干。
做布偶的布料倒是简单,随意买些便宜的,手感别太差的就成。
柳絮完全可以在镇上的布庄购买。
她没急着正面回答,而是继续开口询问道:“需要十个左右的绣娘长期做活,你们看谁愿意来这里上工的?”
要是没有能带料回家缝制这一回事也就罢了,大家肯定都愿意。
既然能带回家做,这愿意每日按时按点上工的人,就少了许多。
好半晌后,才有那么两三个绣娘开口问:“东家,这坐班的绣娘工钱是如何算的?”
“也是做好一件东西,结算多少钱么?”
柳絮向来就喜欢多劳多得这种模式,听她们这么一问,想也不想便点头应“是”。
“坐班的绣娘和自己接活回去做的也差不多,也是按件结算。”
“但坐班的绣娘活计可能稍微多一些,坐班的绣娘时间也没自己在家那般自由。”
“每个月能休息四天,若是每个月都能正常上工,不告假,那就额外多二百文钱。”
也就是多个二百文钱的全勤奖,活计更多。
别小看这两百文钱,按照小镇上的购买力,二百文钱可以做很多事。
这么一说,心动的人倒是多了那么几个。
但大多还是愿意接活回家做,不是每个人都能抛下家里的杂事全心全意上工的。
最终,柳絮寻到了八位绣娘,愿意到铺子里上工。
这刚盖好的小屋子,上层住人的屋子还没置办家具。
现在正好可以用来给绣娘们当作工作场地。
楼下便按照原计划,等待冬日到来,售卖木炭。
绣娘们为了寻个活计已经跑了三趟了,柳絮总不能让人家明日再跑一趟。
当即选了两个妇人,随着柳顺去布庄买些素净的布料和针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