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八九月是丰收季,工厂能维持住产量就不错了,柳絮不敢奢求再生产个黄面条。
盘好账,柳云来难得地套车准备去镇上接柳睿下学,柳絮赶紧赶紧跟着上了车。
她正好去醉仙居算账,预付款拿在手原中,但原料的钱她还没结给人家呢。
这段时间真是太忙了,柳絮特稀罕的那匹骏马直到现在都还没彻底驯服。
她一个新手寻不到师傅指点,全靠利落的身手和那一把子气力才勉强能上马走上两圈。
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这一来一回,一天的时间又过去了。
晚饭后,柳絮向全家人通报这一个月忙碌的成果。
“爹,娘,这个月的账我已经算好了,工人的工钱我已经准备好了。”
“明日睿儿沐休,让他陪娘亲将着工钱发下去吧。”
作坊的账是柳睿辅助,柳絮把关。月初五号之前就要把工钱结算,这是工厂招聘时候就说好的。
忙碌的日子,辛苦又充实。
原本还有些胆怯的李三娘经过这一个月的历练,整个人自信了不少,做事更加果断利落了。
还好学了许多,每日都跟着小儿子认字呢。
听到柳絮安排她发工钱,李三娘自然就点了点头,“好,这事明日我来办。”
柳云来和李三娘一直觉得自己不聪明,对柳絮安排事项早习以为常,丝毫不会觉得听女儿吩咐没面子。
“这个月,咱们一共出货两万斤,黄豆消耗了一万五千斤。”
“醉仙居那头收回的货款一百零八两,黄豆的成本是十五两银子,便还余九十三两。”
“县城的铺子零售价格是九文钱一斤,这个月卖出了一千斤,收入九两银子。”
“两个商队拿货的价格是七文钱一斤,正好是七两银子。”
柳絮汇报着七月的收入,李三娘和柳云来听后直皱眉头。
李三娘以为自己听错了,疑惑地问:“才这么点吗?”
又有些担忧,“若是这么算的话,咱们这作坊怕不是还要亏本,毕竟工人的工钱也不便宜。。。。”
柳絮还没说话呢,柳云来便安慰道:“工人的月钱加起来也就二十几两,抛开成本咱们还能挣上几十两呢。”
“早几年,这几十两银子咱们挣几年都赚不到呢。”
柳絮也笑着解释:“这才第一个月呢,待过几个月看看,若是这豆皮市场打开了,肯定就能多赚点。”
“作坊咱们也就投入三百两,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不到半年就可以回本了。”
听到半年回本,李三娘的脸色才没那么难看。
柳絮说完作坊的事情,便提起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