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
这种疾速的感觉,让柳絮心头升起一股强烈的欲望,她要买马!她想踏上马背,她想体验策马奔腾的感觉。
一路奔驰,很快,骡车停在城门前。
入城后,柳絮牵着骡车往东边胡同的宅子走。
这套宅子,自从买下之日,到现在一次都没住过,也不曾打扫。
柳絮将骡子拴在院里,倒了些清水,豆料。连房门都未曾踏进一脚,便挎着自己的小包出了门。
“这位婶子,您可知东城的石匠,都在何处?”还没出胡同呢,柳絮正巧遇上一位挎着篮子采购归来的妇人,厚着脸皮向人打听。
“东城有好几个石匠,最近的那个离这也就几步路。”
“你出胡同后往左拐,那条街上有一家磨坊,磨坊后头就是石匠家。”妇人热心地回答了柳絮的问题,还给她指了路。
柳絮按照那位婶子说的路线,顺利找到了第一家。
这也是个家庭作坊,交货的时间甚至比梨花镇的那位还要长些,柳絮照例下了一副石磨的订单。
出了第一位石匠家,柳絮又继续找人打听消息。
东城总共有三个石匠,她挨家拜访,挨个下订单。
东城的寻完,城西城北她也走了个遍,一共预定下了十副磨盘,价钱统一都是二两。
柳絮随身带的小包里,装着炭笔和册子。每下一个订单,她便将匠人的地址,姓名,交货时间都记录下来,方便查阅。
待磨盘的事情解决完毕,已过了午时。
她在街边随意寻了个小摊,坐下要了三大碗面。一早就出门,办事全靠脚走,柳絮早已饥肠辘辘。
三碗面其实也没饱,结了帐又去隔壁买了两个大ròu包子。
包子下肚,路过糕点铺子时,又顺手称了两斤绿豆糕。
她悠哉游哉地走在街道上,几十步后,便遇一家粮店。想也不想,直接走了进去。
粮店面积不大,店内摆放着着木架子,木架上都是些袋子,内里放的是各类粮食,应当是样品。
柳絮随便看了两眼,便开口问:“黄豆多少钱一斤?”
“两文钱一斤。”接待之人约莫三十几岁,看穿着打扮,应当是掌柜或东家。
柳絮继续问:“要的量大,可不可以便宜些?”
“公子,小店做的是小本生意,这黄豆存量每月只有三五千斤。”
“您若是想大量买豆子,还是去别家问问吧。”中年男人委婉地赶人。
柳絮出了门,又换了一家大米行。
一问,黄豆价钱依旧是二文,存量依旧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