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朱标也不像表面想的那么简单啊!
秦羽看向朱标,点点头道,“太子殿下说的不错,这青苗法失败了。”
“因为这个法子的不确定性太大,甚至在环境上,也远远不适合大明的一条鞭法!”
“因为涉及到朝廷的贷款,这也需要保证物,就像是农民给地主抵押得田地!”
“但话说回来,农民饭都没有吃的,哪里有什么抵押物给朝廷做担保呢?”
“这就很尴尬!”
朱元璋也眉头皱紧。
秦羽这话倒是的确提醒了他,这倒的确是个大问题。
若是没有抵押物,那百姓会一窝蜂地冲上来,这就会对朝廷形成巨大的压力!
而且按照朱元璋对百姓的了解,他觉得这几乎是百分百发生的事情!
“所以宋朝采取了一些措施。”
“其中一条措施就是捆绑,他约定十户一起借贷,其中两户还得是大户,那么其中一户还不起的,就由其他九户一起还!”
“那这样一来,问题就大了!”
“人一旦多了,就涉及到利益,反正我还不起,有其他几户还,那就无所谓了。”
“这无疑是一件不公平的事,且大户自己有粮,他也不愿意借!”
“再加上朝廷推动,要地方郡县配合,所以一些官员强行推动,强制借贷,问题就越来越大!”
“最终,轰动整个大宋的青苗法,也随之砰的一下化作粉碎!”
朱元璋一双眸子重新化作平静。
秦羽的这话,以及青苗法的失败,给了他一个新的启发。
甚至让他有些挫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