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查兵,却不留痕;动人,却不留血;逼得你弟自请出京,又未开口一言。连齐王都说自己是“病”,朕听了都觉心疼。”
朱元璋冷冷道,“朱标,你的刀太快,只是藏在袖中,不叫人看见罢了。”
朱标抬首,眼中坦然:“若不藏,儿臣连袖都留不得。”
“你这是怪朕?”
“不敢。”他平静回答,
“儿臣不敢怪父皇,儿臣只知??若今日我守不住自己的人,明日守不住的,就是宫门、京师、乃至天下。”
“你弟不过一王。”
“可他的棋,已至我案前。”朱标言辞不激,却句句分明,
“若我不应,便是默认将东宫交与旁人布控。届时,不需父皇开口,百官亦知太子已空虚无力,形同虚设。”
朱元璋看着他,久久无言。
他的眼睛深沉如渊,朱标从小便怕那双眼,如今已是东宫之主,却依旧不敢正视太久。
终于,朱元璋轻轻叹息:“你像你娘。”
这话一出,朱标眼中一动,却未敢言。
“你娘也是这样,表面柔顺,骨子里却倔得像铁。”
朱元璋垂下手,“她若在世,定也撑你。可惜。。。。。。朕如今老了,眼看着你们一个个长大,有时都不知,是喜,还是怕。”
“父皇。。。。。。”朱标声音微哑,“儿臣从未敢心生二意。”
“朕信你。”朱元璋忽然开口,打断他,“朕若不信你,早不是今日了。”
他倚在龙榻上,像是有些疲惫,却仍自持帝威:“可你要记住,太子不是陛下的影子,是未来的君主。你能做得狠,但要做得明,能成事,但不能失人心。”
朱标躬身应命。
朱元璋眼神陡然一寒:“许是你收的?”
朱标微一迟疑,答:“是。”
“你可知他是齐王旧部之首,兵策军机半出他手?”
“正因如此,才更要收他。”朱标目光不避,“他弃主投东宫,人人皆知他背主,便无人再敢信他。他在我手下,只是颗弃子,换来的,却是齐王再无可托之人。”
朱元璋凝视朱标,良久,忽然一笑。
“好,好,好。你能这般算计,朕便更放心了。”
话锋至此,殿外忽传一道通报:“启禀圣上,陛下嫡孙允熙公主,请求觐见。”
朱标一怔。
朱元璋笑了笑:“她今儿怎么也来了?”
片刻后,一道纤细娇小的身影踏入殿中,着浅紫罗裙,发上只簪一朵白玉花钿,举止端庄,却眼含灵光。
“皇祖父,儿孙来看您。”
允熙公主乃朱标之女,年方十三,聪慧温婉,自幼颇得太祖宠爱。她跪地福身,姿态恭敬。
朱元璋瞧着她,眉开眼笑:“你父今日刚被朕训完,你又来替他说情?”
允熙眨了眨眼,低声道:“父王日夜忧国,儿孙自当尽孝助理。若皇祖父不喜父王,允熙也就不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