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的智商高,除了擅长解字谜外,他更擅长揣度人心。他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心理学家。
前两期说到,曹操生性多疑,怕有人暗中谋害自己,吩咐左右说“我在梦中会杀人,只要我睡着,你们切勿近前。”
一日,曹操午睡,被子掉在地上,一近侍忙捡起帮他盖上,曹操忽然跃起拔剑斩了这个侍从,又上床睡,睡了半天而起,假装惊问:“谁杀我近侍?”众以实情回答。
曹操装模作样痛哭,命人厚葬。
人人都以为曹操果真会梦中杀人。
只有关于揣度人心的杨修看穿曹操真实的意图,在那个倒霉的近侍临葬时,杨修指着棺材叹息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这句话有倒装成分:“非丞相在梦中,乃君在梦中耳。”
意思是,并不是丞相在梦中,是你(侍者)在梦中啊!
也就是说那个侍者到临死还蒙在鼓里呢,他根本没有明白曹操梦中杀人的真正用意:疑心太重,时刻怕别人刺杀他,连自己身边的人也不放心,正印证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
杨修的话是说给在场的所有人听的。
曹操与刘备在汉水交战,占不到任何便宜。
曹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
恰好庖官(厨师)送鸡汤进来,曹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心有感触,正思虑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
操随口说:“鸡肋!鸡肋!”
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让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有人报知夏侯惇,惇大惊,请杨修至帐中问:“先生为何让军士收拾行装?”
杨修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
杨修的意思是,曹操此时境况正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之地,不久就会退兵。
于是夏侯惇及军中诸将亦收拾行装,无不作退兵的准备。
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巡寨发现寨内军士各准备行装。
操大惊,问明缘故。
操大怒对杨修说:“你怎敢造谣乱我军心!”
即喝刀斧手将杨修推出斩首示众。斩了杨修不久,曹操如杨修所料,命令退兵。
上期说到曹操是一个爱才之人,杨修以其聪明才智,本应受到重用,然而才华横溢的他却落得如斯下场,死得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死得冤屈。那名替曹操捡被子的侍者是死于看不穿,而杨修是死于看得太透。
在曹操手下工作,愚蠢会死,聪明也会死。
杨修只明白愚蠢会死,但他可能至死也没有明白,自己是死在过于聪明了。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