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带孩子们学古诗,不过学些作者小传,创作背景,字词翻译这些。
芙蕖倒想听听陈秀,还能怎么“唱”。
“春节前,老师教过你们一首古诗,是柳宗元的《江雪》。”陈秀说道:“请问哪位同学,还能背诵?”
原来,母亲今天要“唱”的古诗是《江雪》,短短的二十个字,道尽了多少人世苍凉。
这些十岁左右的孩子,要如何理解这首诗?
“我能!”“我也能!”十来个孩子,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
“张浩,你来背一背。”陈秀点名了一个新加入的孩子,这个孩子,年前在培训班接受过免费辅导,也是学过这首诗的。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新同学张浩,第一次在班上发言,有些紧张,但非常流利地背出了这首古诗。
陈秀转身,指着身后的陵江,说道:“
孩子们,你们看!”
芙蕖跟着孩子们,往前走了几步。
白鹤岭下的陵江两岸和隐隐的远山,一片白茫茫,绿色的江水,如同静止了一般。
几艘渔船,孤零零的停靠在陵江岸边。
“现在,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象着你就是柳宗元,你就在江上的一首渔船里。”
芙蕖情不自禁地,和孩子们一起,闭上了双眼。
“同学们想一想,在这样的天气里,你为什么会独自来到渔船上?”
“再想一想,你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来写这一首《江雪》?”
啊,原来这就是“古诗今唱”!
芙蕖在心中,为母亲点了个大大的赞!
芙蕖教过小学生,她知道,小学生作文,有一个比较难的地方是如何教会孩子把握文章的节奏感。
陈秀将古诗引入小学生作文,让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踩着古诗朗朗入口的节奏,写出动人的文章。
这在八十年代,是个多么重大的创新啊!
这样的创新,只有全心全意为孩子们思考才能想到,只有这样十多人的小班,才能做到!
几分钟后,陈秀让孩子们睁开眼睛。
这么短的时间,十岁左右的孩子,未必能构思出完整的作文,但是,一个个的,金句频出。
什么“一千座山上都没有了鸟儿的身影,一万条路上都没了人的踪迹,但是我的心中,还有一亿吨愤怒没有熄灭。”
什么“我孤零零地坐在渔船上,想要钓起一条大鱼。可是
为什么,我的鱼钩上,只钓起了片片白雪。”
芙蕖的心中,充溢着感动。
这些幸运的孩子们,他们知不知道,他们遇到了多么好的老师。
他们对这首《江雪》的理解,并没有死搬课本上的权威注释,但是,他们拥有了专属于自己的《江雪》。
陈秀的眼中,也满是兴奋,她也没有想到,孩子的表现,会这么好!
十岁的孩子,如果允许他们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真的可以突破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