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街上,人来人往,有好事的指指点点,刘氏赶紧拉起妇人。
路过杂货铺,王秋月喊了刘氏去买了石磨,既然人都买了,绿豆淀粉的事就安排起来吧。
哑妇人不会说话,也不识字,也就问不出名字了,刘氏也就直接喊她哑嫂子了。
事已至此,王秋月也怪自己大意了,但往深了想,这也未必不是好事,不会说话也不担心她会泄露秘方,反而可以重用她了。
铺子里又多了两个人,刘氏就让杨氏和她睡,小厢房让两个妇人睡了,刘大刚每天码头搬完货也就回家了。
“李嫂子,哑嫂子,你们俩就住这里吧,你们先收拾收拾,等下给你们安排活儿。”刘氏带着她们到小厢房,里面是刘大刚以前给她们母女做的竹床,她们给搬来了。
“是的,夫人!”李嫂子恭恭敬敬的回道。
哑嫂子也点点头,一副担惊受怕的样子,就怕主家又想不过去把她卖掉。
刘氏一听这称呼还挺不自在,她一个农村寡妇被人叫夫人,可杨氏觉得挺好,因为李嫂子也喊了她一句杨夫人,她正高兴着。
两个人见过了姐妹三人,王秋英得知哑嫂子不会说话,也有些气愤,王秋月给她一说好处,她也觉得这样也好。
刘氏安排李嫂子负责洗菜洗碗等杂活儿,哑嫂子跟着王秋月做绿豆淀粉。
这样一来杨氏就不用管院子里的事了,只专门招呼客人和收拾下碗筷了,她也乐得轻松,甚是高兴。
现在就由刘氏炸薯片炸ròu丸做凉粉了,王秋英熬底料煮鱼丸卖关东煮了,王秋香就安心做绣活。
王秋月给她的图样,王秋香试着绣了几次,也绣了一小半了,正等着绣完送去红袖坊拜师。
都安排妥当了,王秋月就带着哑嫂子去购置绿豆了,去了粮油店,王秋月才知道,这里的绿豆产量不高,也没多少人种植。
整个店才三百斤绿豆,王秋月都买来了,花了一两银子。
做绿豆淀粉这件事她是失算了,没有提前去看看市场,现在石磨也买了,人也买了,好像绿豆淀粉做不成了。
好在粮店老板答应尽量进货回来。
晚上和刘氏一说,刘氏倒也没有多大反应,绿豆淀粉做不成,有土芋淀粉也是一样的,刘氏觉得土芋淀粉做出来的凉粉也是很好吃的。
而且土芋一年有两季,产量高,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