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三房得子
翩翩公子如玉,怎么好好地成了和尚。红初六在回程的路上心不在焉,百思不得其解。
还有红初六不知道的事,了元大师是明元大师的衣钵传人,与小五松算是半个同门师兄弟。因为小五松只跟明元大师学武,算是半个徒弟。
否则小五松入门时间早,孔璞玉还得管他叫师兄,好在如今了元大师是小五松的师兄。不经意间,红家一个普通的农户,身后居然有了些势力依仗。
回到甘家庄,白依依就缠上了红初六。她跟着甘灵珠先行下山,对后面发生的事情颇为好奇。
“初六姐,你怎么会认识那个书生和尚的?”白依依又翻着她的荔枝眼,让红初六无法拒绝回答。
“什么书生和尚?”
“感觉他跟其他和尚不一样,别的和尚肚子里装的都是阿弥陀佛,他的肚子里还装着四书五经。”
红初六惊讶地看着白依依,这个“傻”姑娘不简单啊,说出来的话看似傻乎乎的,可却能看到人的本质。
“他是京都孔家的大公子,他们家是孔子后代,他的太祖是一代文豪,原本就是一个才高八斗、满腹经纶的才子,从小就是个读书神童。”
“难道有些书只有和尚才能读,他是为了读书去做的和尚吗?”
确实让人难以理解,明明两年前游船一别,那位孔公子说是要南下游历,结果游历成了和尚。
红初六也答不上来,只得耸了耸肩将这事抛在脑后。她自家的事都烦恼不完呢,也懒得操心孔璞瑜的事了。
长得再好看,也不想关心。
孔璞瑜也没想到,他出家的真相竟然被白依依这个只见了一面的小姑娘无意勘破。
孔家是大儒世家,男儿都自小饱读诗书却不得入朝为官。可哪有少年不热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都是根植在骨子里的信念。
近几十年大忻国朝中内斗不断,日渐颓败,外族蠢蠢欲动,民生堪忧。孔璞瑜因为自己无意探知到那几段皇室秘辛,想另辟蹊径报效家国。
他对持“元牌”的易学大师十分敬仰,于是借游历四处寻访,却不料明元大师竟是这一代的传人,几经考验终于成为了他的传人。
“明元”中的“元”字,让孔璞瑜突然明白了,原来“元”牌隐在这儿。就在一年多前,他就剃度成了“了元”,成为新一代持“元”的人。
这一年来,他走遍了大忻国南北,联系另外两个持“元”后人,终于有了些眉目,竟都与这位不起眼的小丫鬟关系匪浅。
这个初六,他看不透、算不透,竭尽所能也就得了那四句谶言,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好是坏,只能等她自己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