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我大哥叫朱重八 > 三十一 文事(第5页)

三十一 文事(第5页)

“各地清查田亩和人口的事,要快,要细,要准!咱们大汉的新政,最重要一条,废了人头税,按地交税。”

朱五是从最底层上来的,最然不是这个时代的土著。

但是他知道这时代最大的弊端,就是人头税。

老百姓哪有钱交税?交不起税就藏身在大户人家,变成佃户。

穷人卖身为奴,有钱人田地越来越多,而且还钻着人头税的漏洞,谎报田地,不交粮税。

这一点,天下有识之士都看得到,可是没有人敢轻易触碰。

因为触碰的,是很多人的利益。甚至很有识之士,自己就是这中阶层的一员。

但是朱五不怕,既然推到了新世界,就要树立新发则。

趁着你们现在怕,老子就收拾你们。现在麻烦,好过以后麻烦。

转眼到了中午,会议散场。

抠门汉王自然不会留饭,大伙各回各处。

刘伯温想着刚才朱五的话,哭笑不得往出走。

却被身后的李善长叫住。

“伯温啊!”

“李大人何事?”

李善长看看左右无人,小声说道,“刚才咱们议事之时,那个记录官,是你们礼部的吧?”

“是,那人是浙东的学子,身上有举人的功名。”

“在下说的不是这个!”李善长笑笑,贴着刘伯温的耳朵说道,“你回去告诉他,汉王说的那些话,不要记录在案。删了!”,!

>

群臣中,杨宪说道,“主公,若是秋收后对江西用兵,则粮草无忧!当初攻占南京之后,主公就推行屯田。臣组织民力,在和州,当涂,南京等地种了数十万亩军田。再加上江南各地的粮草,大汉无缺粮之忧!”

“你是按照蒙元征粮的标准,算的吧!”朱五敲敲桌子,“从今以后,要按照大汉的法子算,咱们要推行新政,不能太过横征暴敛。”

说着,朱五顿了顿,“江南富裕,是因为商贸众多,粮一年两收,再加上鱼米之乡,没粮了打点鱼虾也能活。但是好日子谈不上。归根到底还是官府收得太多,以前蒙元那些苛捐杂税都废了,咱们还能收来那么多粮食吗?”

“再说,咱们大汉现在有多少存粮?不能年年用兵,都指望着秋收吧?”朱五喝口水继续说道,“所以,现在是两手抓,一手抓军,一手抓民,军事上不停,民生上更要重视。”

“打仗的事,我还行。但是民生,拜托诸位了。”

“臣以为,除了屯田和粮税之外,还可以从民间买粮!”李善长说道,“现在户部的库房里,银钱不缺,可以从农人,地方大户那里购买,反正他们卖给粮商也是卖。粮商再卖给咱们,还要加钱,不如,官府出面,明码标价。”

“具体的我不管,能用来粮食就行,越多越好!”

朱五想了想,忽然想到了后世自己的老家。农民每年的粮,都是卖到粮库,自己这边是不是也可以设立粮库呢?

“但是有一条!”朱五又想到些不好的事儿,郑重说道,“必须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不能糊弄百姓。所选官员必须清廉,别把好事变成坏事。我先把话放在这,中饱私囊残害百姓的,搞什么勾搭连环,以次充好的。

必杀之。不但杀,还要籍没家产,只要大汉国在,其人三代以内直系血亲,不得参加科举,不得为小吏,不得经商行医做工,只能种田去!谁敢贪,谁敢坏事,就让他的后人变成天下最苦,最累的人!”

这番话杀气腾腾,众臣凛然。

许多人对视一眼,想说什么又咽回去了。

“刘伯温。”

“臣在。”

“科举的事,你们礼部拿出章程没有?”朱五又道。

刘伯温说道,“仿前朝旧例,举行秋闱。只是试题,现在还没定!”

“你们定,我这老大粗,看不懂之乎者也。”朱五笑笑,“不过嘛!我有个想法!”

“臣,洗耳恭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