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判断,天子极有可能已经反感卢家,只是碍于太后,不能对卢家出手。
不动手也没关系,这只是想让天子想起来,卫尉寺这边还有一个当年想要为天子争权的忠心老臣在。
而且弹劾外戚,政事堂必定会把奏章送到天子面前。
果然,弹章从宰相那边过了一道手之后抵达天子桌上,之后又回到公冶通手上。
天子斥责了公冶通的说辞,但其后又勉励他多为国家为天子尽力立功。
之后,公冶通直接求见天子。
不是自荐,而是说一说他在卫尉所作所为,之后点一句宁强担任治安卿的时候从卫尉寺支了大量器械,至今仍未归还。
十一月底,礼部、宗正、太常给出皇后的备选名单,卢孟达女儿正在其中。
得知此事,赵普面见天子,言语间不离“禁军兵马不出,则警员乃是镇海之石”,谈及治安卿的人选,他没有直接说公冶通的名字,只是一再强调要“忠心,且经过考验”。
毫无疑问,赵德昭第一个想到的是这段时间让他印象颇为深刻的公冶通!
于是,赵德昭在两府没有给出建议人选的情况下,给到政事堂的谕令是:任命公冶通为治安卿。
陈佑一时没想明白怎么就是公冶通。
他一面派人调查此事,一面考虑如何应对。
最终,政事堂提议治安卿的人选是公冶通。
但陈佑还加了他自己的安排在里面:当了六七年治安少卿的赵成栋被调走,负责警务的少卿萧政安转为负责庶务,苏枕为权守治安少卿,负责警务。
第七百十四章心思各异选大将
十二月癸未,陈佑召集两府宰相、参政于都堂议事。
这一次都堂议事的主要内容是天子大婚。
皇后人选已经定下,乃是大同军节度使、云中置制使宋延渥之女。
陈佑的立场早已表明:不插手皇后人选。
因此众人到齐坐好,他直接就说只要没有特别重要的原因,人选就这么定下不变了。
也没什么好说的,宗正少卿将宋氏女和宋延渥的情况介绍一遍,找不出什么问题,就这么决定。
皇帝大婚自有一套礼仪规范,这些事依然是交给礼部、太常和宗正去负责。宗正卿宁郡王等闲不离宗正寺,就令官职最高的礼部尚书孙宣怀负责协调有司。
此事还没完,继续讨论宋延渥该如何对待。
身为国丈,是不是需要加封?是不是应该调回京城?
加封的话,勋爵散官加到哪一级?调回京的话,调任什么职位比较合适?
讨论了有一炷香时间,只确定了前两个问题:要加封,应该调回京城。
至于加到什么程度,回京干什么,交给有司讨论研究,宰相们暂且不考虑那么多。
于是,议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大同节度使继任者的选择上。
云中置制使司辖云、应、蔚、寰、朔五州禁军,同范阳置制使司一起直面契丹兵马。
这几年就数大同、卢龙两处与契丹交战最多,立功将校数量仅次于岭南,但质量,也就是级别比岭南高。
卢龙节度使、范阳置制使王江因为一次大败被削弱,宋延渥这边也得针对一下。
不知道天子选择宋延渥的女儿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但两府显然是要趁此机会把宋延渥调离云州,打散尚未彻底成型的军功利益集体。
这么一个容易立功、方便培植羽翼的位置,谁都想拿到自己人手里。
白崇文当先开口:“我这边有几个人选,说出来供诸位相公选择。”
得到陈佑的允许,他一一介绍。
开封府兵马都监、宣武节度使皇甫楠,银州刺史、银绥置制使潘美,府州刺史、振武节度使、胜州置制使折德扆,以及朔方节度使、西凉置制使石守信。
四个人,前两个都能算陈佑门下,折德扆也同陈佑关系较近,也就一个石守信与陈佑有点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