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枕也有三十多了,可在范贞卿面前说话却非常直接。
范贞卿呵呵一笑:“若是如此,你以为州县会给治安曹好脸色?再说了,如果什么权力都不给州县,他们拿什么来治理地方?
“中枢的目的是限制地方权力,增强中枢对地方的控制力度,而不是架空地方,任何事务都依靠中枢决策。”
苏枕听了,嘴里说着“多谢学士解惑”,至于明白了多少,就不是旁人所能得知的了。
此事略过,苏枕提起了另一件事:“前两天学士不是叫下官查一查王、窦等相公门下官吏么,今天底下人回报,的确查出一些事项。若是学士需要,下官回去之后就叫人把卷宗送来。”
“是么。”范贞卿没有丝毫意外地神色,“查出几个?”
“目前调查完毕的有十七人,有问题的四人,其中一人涉及人命,下官已叫人追查,只是事项久远,恐怕查不出来什么有用的东西。”
“无妨,能查多少是多少。卷宗就不必拿给我看了,你留一份副本,然后按照规矩归档。等都查完之后,整理一份简介给我。”
范贞卿说着,稍作停顿,然后加重语气叮嘱道:“一定要看好了,别叫人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卷宗毁了。”【2】
苏枕闻言凛然,连忙应下。
长阳侯府书房,陈佑将一小沓文书分发给韩陶朱等人。
“交换着看一看,等下说说看法。”
屋内几人都是陈佑亲信幕僚,听了这话,一个个神情严肃地推敲手里拿到的文字。
一时间书房中只有纸张翻页的声音。
不知过了多久,每个人都看完了全部内容,正襟危坐等着陈佑开口。
陈佑见状,直接点名:“叔蠡先说说你的看法。”
第六百七十章一日秋蝉闻风动(五)
韩陶朱神情一顿,扫视一遍屋内诸人,然后才慎重开口:“回山长,学生认为,此事如何解决,取决于两件事。”
“哪两件事?”
“一者,乃是京中这十万禁军听命与否。”
十万只是个概数,但同真实军兵员额相差不多,这里算的都是能战的正兵。
目前京中各军,殿前司、侍卫步军司、侍卫马军司仍然是人数最多的三部,而且京外部署的禁军,也都以侍卫、殿前为主。
但要说战斗力,至少从纸面上来说,北城近卫司位列第一。
而北城近卫司都指挥使乃是李克榕,京中文武都知道,李克榕跟着陈佑一路从锦官府走来。
当年蜀地叛乱,李克榕同其父永平节度使李起反目,盗取兵符率兵驰援锦官。之后一直站在陈佑身边,哪怕因陈佑之故被按在殿前司做一军都指,也没有另投他门。
有李克榕在,除非他被底下将校架空,否则北城近卫司一定是站在陈佑这边的。
而李克榕才从幽州得胜归来,一帮旧部正好填充新生的北城近卫司,至少一两年内不用担心被架空。
可能站在陈佑对立面的,则是卢孟达控制下的侍卫亲军步军司和巴宁泰控制下的南城近卫司。
其余诸军,“忠于陛下”的可能性最高。
不过陈佑手底下还有一个新军司,使用火器的新军都归新军司统辖,火攻这一块独领风骚。
这些念头在屋内众人的脑海中一闪而过,韩陶朱的话却没停:“二者,山长如何对待天子乱命。”
他这话一出,屋内诸人登时屏息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