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的红花、桃仁、川芎,有消炎抗菌的夏枯草,蒲公英,也有软坚散结的牡蛎粉,为什么没有起疗效?”
谁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章医生也是一脸懵。
沈之微顿了顿严厉道:
“要是以后你们开出这样的药方来,可别说是我的学生!”
“这药方是个墨守陈规过的方子,却不知辩证看病。”
沈之微问病人,“你脖子上的包块是慢慢越长越多,越长越硬的吧?”
“是的,一开始还是小的,也是软的,后来才硬化的。”
病人知道沈之微能治他的病,已经吃了定心丸,没有之前那么不安了。
沈之微继续给学员分析:
“病人气滞而血淤,凝固成块,一开始应该疏肝行气,但他一开始选择输液消炎治疗,但这不是细菌感染导致的结块,所以消炎药无效,而且不但炎症没有消下去,体内更添han湿凝固,所以气滞更甚,血淤更甚,所以越长越多,越长越硬。”
“后来他寻求中医治疗,但是这个方子没有助气血的药,都是伤血气的,伤了气血后,病人体内阳气更不足了,自然更无法行气化淤。”
“正确辩证,应该是帮病人把体内气压加一加,气压加强,水都能逆流不是?还愁血淤冲不开?”
这么一提点,章医生恍然大悟。
“那要加入人参、黄芪补气血。”
沈之微点点头,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处方:黄芪、人参、炙甘草……
“这个经典药方叫人参养荣汤,益气养血,养心安神,心神不安,气滞更甚,病情更甚。”
她又添一味药:ròu桂
“病人久服han凉之药,阳气衰败,以至气虚更甚,ròu桂壮心阳,不但能补阳气,还可以引火归元,温通经络……”
章医生马上把方单抄录下来。
沈之微又解释,“我没有给病人针刺通气治疗,是因为病人已经气虚如此,不宜针刺,针刺都会消耗元气,针刺治疗有几种不宜,病人气虚不宜、空腹不宜……”
“章医生,你把这几味中药材捡出来给学员认一认。”
沈之微下令后,章医生把药箱打开,将药方中的中药捡出来。
沈之微一一介绍起这几味中药。
“这味就是人参,这是切片的黄芪,这是熟地黄……你们以后接触到的中药都是晾晒好以及炮制过的,所以只要认得这样的成品药就行,可以略过本草经……”
“医书上一钱等于现在的3g,一两等于30g,这种是称中药的称,叫戥子,能精确到克数……”
“中药因为是晒干的,需要先浸泡三十分钟再煎煮……”
沈之微甚至现场就煮了一副汤药。
做到真正的临证授课。
病人服用过后,觉得喉咙舒适,精力倍增。
“回去后,先取七付药回家服用,下周这个课时你来复诊一次,也可以让学员看到你的病情变化。”沈之微吩咐医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