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那儿子……”
她顿了顿,像是想起什么伤心的事情,又继续道:“当年我们全家一起下放,老头子和我们儿子有知识,又懂基建和勘测,就被派去了修大桥。
后来有一段路,上面的人非说要挖隧道,老头子和我们儿子都极力反对,说挖不得,山会塌。
可是那些城里来的知青骂老头子是臭老九,说他啥都不懂瞎指挥,坚持要炸山通路。”
说到这,邓婆婆红红的眼眶就要掉下泪来:“知青如此,那些负责的官员也是如此,可当初明明是他们点名让我家老头子去的。
他们不听劝诫就罢了,还逼我家老头子打前锋,说让他亲眼看看路是怎么打通的。
后来,山果然塌了,我们儿子为了救他爸,永远地埋在了里面……”
第454章看到的那人像谁?
邓婆婆抹抹泪,哽咽道:“所以啊,我们儿子的事,就成了他的一个心病。
后来这场运动结束,我们老两口就回到学校教书,但从这以后,他再也不见任何与政府相关的人了。”
邓知航的性格也因此大变,越来越孤僻,除了教书,几乎没有朋友。
夏倾沅听了,也不胜唏嘘。
她握住邓婆婆的手,劝慰道:“我相信这系统里,绝大多数还是为国为民的好官。
当年的那件事,是他们存了偏见,才导致的悲剧。
逝者已矣,您和邓老先生,更要好好照顾自己。”
邓婆婆点头:“是啊,我也劝自己,除了放下,别无他法。”
夏倾沅道:“云省的贫困,相信您老有所耳闻。
我先生一直希望能够发展云省的经济,让那些深山里的老百姓能够一同享受祖国改革开放带来的便利。
也希望邓老先生的智慧,能够更好地替人民谋福利。
我相信邓老先生,他对人民一定也是怀着这样的感情。”
听了夏倾沅的话,邓婆婆再次红了眼眶。
这些年,邓知航对抱着各种目的前来求见的人拒之不见,也有许多人在背后说他沽名垂钓。
面对这些非议,老两口都告诉自己,清者自清,无需浪费口舌。
可夏倾沅是第一个,说邓知航还心怀人民。
邓知航确实心里还关心着祖国的发展,担心着人民的幸福啊!
他收集着祖国各项政策的新闻,各个发展方针实施的资料,并在上面做详细的备注,查询各方面资料,她亲眼看着他写了一张又一张的纸,然后又锁进了抽屉里。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目前还没有谁能够打动他。
希望眼前的这对年轻夫妻,能够说动他,并且让他慢慢解开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