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简单!
曹操大势已成,北方一统。
只要他不犯下致命的错误,那么将来这天下大势,必归于曹操。
他希望诸葛家能留下一条血脉,曹操是最好的选择。历史上,蜀汉灭亡,诸葛亮和诸葛瑾的后代都没有好下场。唯有诸葛均一脉,却保留了下来。不过,作为代价,诸葛均一脉把诸葛复姓,拆分为诸姓和葛姓两支。也许是早有预感,诸葛瑾和诸葛亮,在诸葛均有长子诸葛望的情况下,诸葛亮过继次子诸葛企为诸葛均次子,诸葛瑾过继次子诸葛谦为诸葛均三子。
这其中,自然留给后人许多猜想。
而今司马徽要把诸葛均推荐个曹朋,想必也是希望留下一条血脉。
曹朋犹豫了一下,轻声道:“叔全,我对令兄素来敬慕,早在几年前便听说过令兄才情卓绝。
可造化弄人,而今我和他不得不刀兵相向……
若有朝一日,你和你两位兄长对决疆场之上,可能狠下心来?”
诸葛均面颊微微一颤,沉默了!
毕竟是亲兄弟,如何能说狠下心来?
在这一点上,诸葛均和诸葛亮的差距就显现出来。历史上孙权为讨还荆州,扣押了诸葛瑾一家,让诸葛瑾向诸葛亮讨要。结果呢,诸葛亮明里答应,可私下里还是狠狠耍了诸葛瑾一回。
诸葛亮能分得清楚这公与私,而诸葛瑾同样能看出轻重。
但是,看诸葛均,却不一定能够拎得清,也让司马徽心里,暗自着急。
“这样吧,你先留下来。
我相信,叔全你有才学,不逊色你兄长。
不过,我也知道,你必不希望和你兄长对决于疆场之上。去河西吧,士元也在那里。河西郡而今发展,已至瓶颈,不日将向漠北扩张。原本河西五县,有可能会再增加三县,日后还会继续扩张。而今士元正是用人之时,你能过去,他必然会非常高兴。环境可能苦了一些,但却能开疆扩土,有一番大作为。叔全若有意,我这就书信一封,可以随时前往河西。
先生,以为如何?”
司马徽想了想,点头表示同意。
而诸葛均则站起身来,恭恭敬敬一礼,“多谢公子,全我兄弟之义。”
未完待续,!
好,事实上此人才器不凡,为人也极为仁谨,是一个君子。
然其人刻板,不晓时事,喜欢引经据典……有时候,他自己都不知道得罪了人。早先为交州刺史的时候,固然是吴巨嚣张跋扈的因素,但未尝没有他不懂变通,而最终被罢官去职。”
若在治世,赖恭或许能成一个守成太守。
但而今武陵战乱不止,刘备居于前,孙权居于侧,正是极度混乱的时候。让赖恭出任武陵太守,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庞德公和赖恭也有些交情,故而和曹朋说起此事,也是希望将来有一日赖恭惹了祸,曹朋能帮他一把。说白了,这赖恭就是个不懂得人情世故的书呆子。
“老师放心,我自省得。”
司马徽笑了,“德公,难道还听不出来吗?
只怕过些时日,友学就要前往武陵赴任了……赖恭虽不晓时事,但想来令其为武陵太守,非是为他才情如何,而是要他去稳定人心。莫忘记,赖恭本就是荆南人氏,在武陵颇有声名。”
“你要去武陵?”
庞德公疑惑的看着曹朋,忽然间露出恍然之色。
武陵太守已经有了人选……所以曹朋不可能是担当武陵太守。不为太守而赴武陵,那目的只有一个。
曹操,要夺取荆南四郡。
曹朋笑而不答,却让庞德公感慨万千。
犹豫了一下,他突然开口道:“友学可知,山民之安排?”
这句话问的结结巴巴,颇有些难以启齿。可是,庞德公却不能不问……此次曹操进驻荆州,提拔十五名荆人。而庞山民原为荆州别驾从事,至今没有安排。眼看着蒯正,已前往许都赴任;蔡氏则有蔡瑁为水军都督。原来的江夏黄氏,而今已经没落。但黄承彦尚在,而黄硕与曹朋这层关系在,也不需要太过于担心。本来,庞氏家族也不需要担心,毕竟有庞德庞林兄弟,一个为河西太守,一个为凉州从事,前程远大。只是庞山民是庞季之子,庞德公不得不为他花费心思。他主要是担心,庞山民会因为妻子的缘故,而遭受到曹操的打压。
庞山民的妻子是谁?
就是那诸葛亮的长姐,诸葛玲。
曹朋笑了笑,和庞山民点头,而后对庞德公道:“老师不必担心山民大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