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飞沉默了许久,而后才缓缓开口出声说道:“这次用军职吧。”
若是以往,楚云飞往往以学生自居。
但是这一次。
面对美国佬,面对山城方面。
他不想要退缩。
电报以最快的速度,发往了山城。
委员长的官邸内,气氛凝重。
面对这份战报和楚云飞的询问电报。
常瑞元久久不语。
汤恩伯是他颇为倚重的将领,第十三军更是中央军的精锐。
在此时的国军部队之中,事实上存在着五个主要派系,何应钦系,土木系,汤恩伯系,晋军系,以及其他地方军。
即便其他军阀部队之间各自看不顺眼,但往往遇到事情的时候也会选择抱团。
只不过,随着抗战打到这个时间点。
地方派系事实上仅剩下了桂系、川康系还勉强像个样子。
晋军系已经是事实上的中央军派系,只不过习惯性的称呼为晋军系而已。
汤恩伯如今陷入重围,无异于在常瑞元心头割肉。
更重要的是。
美国方面那份“善意提醒”的电文,还言犹在耳。
汤恩伯的这次惨败,恰好为他们“暂缓攻势、巩固战果”的建议,提供了一个最完美的、也是最令人无法反驳的借口。
很快。
一封由委员长亲自口述、侍从室主任张治中亲笔拟定的回电,便发往了楚云飞的指挥部。
电文的措辞,充满了安抚与“大局观”的说辞。
内容如下:“冀南之挫,非战之罪,乃天时不利,敌寇狡诈所致。
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时之得失,不足以论英雄。
想当年,唐之郭子仪,为安社稷,亦曾忍受仆固怀恩之辱,终成中兴名臣。
昔汉之韩信,为成大业,亦有胯下之辱。
今日之局,正需我辈将士,有此风骨,有此胸襟,当以‘相忍为国’四字为重。”
电文中,引经据典。
通篇都是劝慰楚云飞要忍受这暂时的屈辱,要以国家大局为念。
然而,在这些冠冕堂皇的词句之后,才是真正的命令。
“汤恩伯将军乃党国柱石,第十三军亦为抗战中坚,断不可有失。
望云飞能以手足之情、袍泽之谊为念,暂缓对石家庄之攻势,立刻集结主力,向南运动,解南宫之围,救援汤部。
此为当前之第一要务,其余皆可从缓。中正。”
方立功将电文念完,气得将手中的纸张捏得“咯咯”作响。
“相忍为国?好一个相忍为国!”方立功愤怒地说道,“云公,这哪里是让我们救援,这分明就是借着汤恩伯的败仗,顺着美国人的意思,让我们放弃整个华北反攻的大好局面!”
“一旦我们主力南调,北线的日军便得了喘息之机,整个石家庄合击计划,将前功尽弃!”
“我们数万将士在南口、在平型关、在邯郸流的血,岂不是都白流了?!”
楚云飞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份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