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宴在一种微妙的氛围中结束。
方立功与钱伯均将苏联代表团送至下榻之处,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自己的临时办公室。
“老钱,你看这事儿,苏俄方面究竟打的什么算盘?”方立功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问道。
钱伯均叹了口气:“我看那个叶夫根尼,就是个认钱不认人的主儿,是想趁火打劫,狠狠敲我们一笔竹杠!
反倒是那个雅科夫上校,似乎还有些良知,或许可以从他那里想想办法。”
方立功沉吟道:“嗯,雅科夫此人,城府颇深,言语间滴水不漏。
他虽未明确表态,但我感觉,他对此次技术合作,并非完全排斥,甚至有意推进,只是碍于叶夫根尼的态度和国内的命令,不敢轻易松口。”
他起身踱了几步,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明日的谈判,我们必须拿出更大的诚意,同时也要让他们清楚,我们山西并非任人宰割的羔羊。
逼急了,我们未必没有其他选择!”
“楚长官那边是否需要联系汇报一下情况?”
方立功摇了摇头,拒绝了钱伯均的提议:“目前毫无进展的情况下,还是不要打扰钧座了。。”
“嗯,听你的。”钱伯均缓缓点头。
第二日,谈判继续。
会议室内的气氛,似乎比昨日缓和了些许。
方立功按照事先的计划,抛出了一份经过精心准备的“利益捆绑”方案。
除了增加烟草、矿产等实物资助外,还提出可以在未来的情报共享、日军战俘处理,乃至在某些特定战场上与苏军进行有限度的战术协同等方面,给予苏方更大的便利。
叶夫根尼中将听完,脸上的笑容收敛了几分,眼中露出了些许意动之色。
他不得不承认,中方提出的这些条件,确实比单纯的物资交换更具吸引力。
尤其是情报共享和战术协同,对于目前在远东地区同样面临日军压力的苏联而言,具有不小的战略价值。
但同样的,方立功也要求己方派遣相关人员前往苏联方面学习先进的军工生产技术,并且派遣部分的留学生,前往苏联的一些知名大学接受相关的教育。
价码提高了不少,但是苏联方面需要承担的义务同样增加了不少。
雅科夫上校则仔细研究着方案的细节,不时提出一些技术性的问题,方立功和钱伯均一一耐心解答。
谈判的氛围,似乎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双方你来我往,虽然在一些关键条款上依旧存在分歧,但至少已经开始了实质性的讨价还价。
就在方立功心中稍感乐观,认为今日或可见到曙光之际,一名机要参谋神色匆匆地走了进来,附在方立功耳边低语了几句。
方立功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他以目光向叶夫根尼示意,请求暂时休会。
僻静的休息室内,方立功看着手中的密电,眉头紧锁。
钱伯均见状,忍不住问道:“老方,出什么事了?”
方立功将电报递给钱伯均,声音带着几分压抑的怒火:“你自己看吧,山城那位,又给我们送‘惊喜’来了!”
钱伯均接过电报,一目十行,脸色也随之阴沉下来。
电报的内容很简单,军政部侍从室主任竺培基,已奉委员长之命,星夜兼程赶往龙城,不日即将抵达。
其目的,不言而喻,定是与此次冲锋枪技术引进谈判有关。
“娘的!”钱伯均忍不住低声咒骂了一句,“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这不是明摆着要来摘桃子,顺便再给我们添乱吗?”
方立功的眼中闪过一丝寒意:“何止是添乱。我担心,山城方面的介入,恐怕会让我等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他深知,一旦山城插手,此事便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引进,势必会牵扯到更为复杂的派系利益与政治博弈。
届时,二战区的利益如何保证?
他们与苏联人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丝信任,又将何去何从?